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口譯 > 中級英語口譯 > 中級口譯口試該如何準備

中級口譯口試該如何準備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44K 次

如何迎考?有什麼具體方法?

中級口譯口試該如何準備

答: 第一部分 口語

雖然綱要上要求是 "根據考題連貫地說三到五分鐘" ,但實際考試中往往是說個一兩分鐘就會開始口譯部分,所以不妨將口語考試當作口譯的熱身練習,找到用英語流利表達的感覺,也可以成爲有效的心理暗示, "從現在起我正式進入口譯狀態 "。當聽到考官喊停或遞過來口譯記錄紙時,不要因爲時間太短或者自己感覺尚未發揮而有任何詫異,應立即投入到口譯部分考試。 當然同樣是過關,還有一個質量高低及由此給考官留下的印象分的問題,因此還是不能忽視口語考試,特別是在語音語調上能否清晰飽滿,在組織句子上能否張弛有度,甚至在內容上是否言之有物,就是我在課上所說的 discourse&management 都會幫助考生在考官面前初步樹立一個 "訓練有素、功底紮實、充滿自信的口譯考生 "的形象。

個人感覺沒有必要專門去搜集幾十個題目然後逐一準備,既費時費力,又不一定見效,準備中高級口譯考試,無論是聽力,閱讀,還是翻譯,口譯等部分的過程同時就是準備口語的過程,兩者並不矛盾。舉個例子來說,中級口譯教程第十一單元關於文化衝突部分,其中涉及到地球村、全球化、東西方文化差異等內容,不僅需要準備口譯時識記背誦,更應當吸收消化爲自己的知識,自己的語言,也許遇到任何關於全球化的話題時,又多了不少語言質量高且觀點精練的語言素材。

又比如廣大考生相對陌生的生物科技,比如克隆問題,說實話沒有任何語言輸入就要準備洋洋灑灑一大段口語確實勉爲其難,而事實上最好的準備來自於閱讀有關克隆的文字時做個有心人,將閱讀的文字消化並部分轉化爲自己的語言,甚至可以當場就試着說說 "我自己對此是這麼看的 ",不僅可以熟悉話題,更可以通過運用原文的語言而在字詞句式上提升自己口語的質量。這方面在口譯考試第一階段的實考試題中都有大量的可參考內容。 事實上幾乎不會有任何考生會出現口語部分不及格而口譯部分過關,從而導致總評不合格的可能性,廣大考生對口語部分應該有充分的自信,將其定位爲語言綜合技能訓練提高中一個自然的環節,口譯證書考試中一個自然的組成部分,提高自己口語質量的一個良好契機。

第二部分 口譯

幾乎所有未能通過考試的考生都是吃虧在這個部分。在具體談到口譯評分心得以前,需要提醒廣大考生的是這個部分的難度與殘酷性是書面文字不能傳達的,就好象如果現在寫一句: We are pleased to have you study in the graduate school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我想沒有人會覺得有任何難度,但實際考試中,30%-40% 的考生會說成"我們很高興來到 …大學研究生院學習 ",而這無疑屬於" 主要意思翻譯錯誤" 。事實上這也是廣大考生在準備口譯部分時一個嚴重誤區,只看文字,只背詞組,頂多做視譯,而不進行大量的聽一段譯一段的實際操練,一到自己上場就馬上感覺" 怎麼都發揮不出平時的水平"。

口譯水平的提高,需要大量的時間積累,訓練量與工作量積累,對此應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先說說英譯中部分,從實際考試結果看,未能合格的考生,更多的是這個部分做的不好,而且從考試順序來看,英譯中排在中譯英之前,也出現了有考生前面幾段英譯中發揮欠佳因此後面基本放棄的情況。原因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聽力不過關。從實際監考評分以及考生反映看,考試中的聽力水平似乎總要比平時的感覺差很多,這點在英譯中時會非常關鍵。從本質上講,因爲平時聽的時候更多的是專注於聽力本身,而口譯考試中會不斷出現這個念頭 "待會我要譯這段文字的 ",很多注意力,或者說可利用的資源,都不得不分配給組織中文這一隻屬於口譯的部分,自然造成了聽力理解的陡然下降。

其次,組織中文不嫺熟。只有自己試過,特別是在那樣的壓力下試過纔會有切身體會, "原來我用中文表達的能力也不是想象中那麼強啊 "。畢竟考試中存在時間壓力,如果個別句子說不下去了需要重新整理還勉強夠時間,但如果兩三句話都出現反覆,在自己準備的內容還沒說完的時候就會聽到下一段文字異常殘酷地開始了。 再次,缺乏背景知識。

以 2004年10 月31日高級口譯口試爲例,考生得分率最低的就是英譯中第二段,關於朝核問題,一個考場十六位考生中,只有四位準確地判斷出說話者應當是美方代表,其他都出現了 "中國認爲 "等嚴重理解錯誤。根本上還是對這一話題本身缺乏足夠的背景知識信息準備,需要完全憑藉聽力去理解,加上受到口譯要求的干擾,聽了前面兩句就開始動搖了。 由於聽力理解本身不存在大問題,中譯英部分的難度更多在於筆記、組織句子、難詞處理等方面。結合監考的經歷說說考生最普遍的問題。

1st ,缺乏足夠的筆記能力與短期記憶力。這裏的足夠,主要是針對考試中篇章的長度而言,很多考生前面幾句都能譯,但到了一定量,心裏會有一個聲音告訴自己,下面開始記不住了。如果沒有訓練有素的筆記能力,或者超強的短期記憶力,結合充分的背景知識基礎上的預測,那麼考試中就會覺得疲於應付,非常被動。從考生的實際情況看,絕大多數過關的考生都能夠清晰有條理地按照自己的習慣記筆記,但不拘泥於筆記,真正讓筆記爲自己的口譯輸出服務,這點應該能夠充分體現平時訓練的工夫。

2nd ,組織句子效率不夠。職業要求,口譯的語速不會慢。前面提到口語是基礎,如果那個部分是free talk ,那麼口譯不妨可以看作guided talk ,既告訴你要表達什麼意思,該怎麼高效地完成。特別是對於類似" 中美雙方應當實現互惠互利,和平共處"的模式,應當做到脫口而出,不佔用自己更多的資源,這樣纔有餘力組織難度更大更需要變通之處。

3rd ,被看似不可能的難詞嚇倒。每次考試都會遇到這樣的難詞,"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桂花飄香 "," 海納百川"等,就好象每次口譯也會遇到很多平時沒有準備到的詞一樣。應該從觀念上將這些詞看成口譯工作的一個必然部分,而不會覺得 "運氣真差,這組遇到這些詞 "。考試的要求,是口譯的要求,基本說出大意就足夠了,而如果因爲這些詞的處理佔用太多時間甚至讓自己失去信心,就得不償失了。 綜上所言,對口試階段的準備提幾點建議供參考。

加強實戰操練,多做 "聽一段譯一段" 落翻譯,開始做了就不要給自己任何藉口停下來,不管多長多難都要堅持說完,儘量按照考試乃至實際口譯的情景進行模仿。個人有了幾百段的段落翻譯的積累,既會增強能力與信心,考試中也會在很多段落中看到似曾相識的影子。 對聽力要更嚴格甚至苛刻地要求,不滿足於 "聽懂 ",以實際目標語言表達爲衡量聽力效度的唯一標準。當開口用中文表達剛纔聽完的一段感覺難度不大的英語時,也許會意識到,很多信息突然想不起來了。 充分利用吃透教材。最近幾年的考試直接源自口譯教材的比重在下降,目前官方說法是不超過四分之一,但即便如此,口譯教材本身信息量大,涵蓋內容廣,風格與考試內容非常接近。

從另一個角度說,曾經和學生開玩笑說,如果你把口譯教程、口譯實踐等幾本書都吃透了,考試要超出這個範圍也很難了。 口譯能力是英語綜合能力較高層次的體現,需要紮實的英語功底,廣泛的興趣愛好,艱苦的訓練,敏捷的反應,更需要持之以恆的時間精力的投入。而從以往考生的經驗教訓中找出自己潛在的問題,調整思路與訓練方法,必能事半功倍,在口譯學習的道路上效率更高,在口譯考試中表現更好。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