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學習方法 > BEC中級備考攻略:過來人分享BEC中級通關經驗

BEC中級備考攻略:過來人分享BEC中級通關經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bec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考試了,那麼大家想知道通過了bec中級的同學有什麼經驗可以幫助我們備考嗎?一起來看看吧。

BEC中級備考攻略:過來人分享BEC中級通關經驗

BEC中級備考攻略:過來人分享BEC中級通關經驗

說到考BEC的初衷,可以說非常偶然了。本人英語專業非學霸非學渣,成績一直屬於不拔尖但是還看得過去的類型。

報考BEC是因爲考完專四後頓覺生活空虛了下來,渾渾噩噩過了半個多月以後終於決定給自己找點事情做。剛好有個同系的師姐建議我去考這個證書,我就決定先報箇中級試下水。好在後來結果出來還算圓滿,總分166(160算過)低空飄過。

所以分享一下我的通關過程,希望能幫到想要考BEC V 的寶寶們。

它的分數是這樣算的……閱讀寫作聽力口語滿分都是190 ,最後總分取四個板塊的平均分,160以上就是過了

160-170 grade C

170-180 grade B

180-190 grade A

其中grade B 和grade C 就是歐洲英語等級B2水平,grade A就是歐洲英語C1等級了。

一、前期準備

BEC考試基本上會提前四個月左右開始報名,報名之前大家一定要了解好自己所在地區的考點情況。因爲這會直接影響到後期的備考。

比如有的考點聽力是公放,有的考點會配有耳機;有的考點的口語partner是自由組合,但有的考點是按照姓名筆畫排序然後分組。

大家報名前可以在微博上找一些同城並且考過的小夥伴諮詢,弄清楚考點的情況,選擇距離適中、聽力音質較好的考點報名。

同時建議大家多找些經驗帖看看,儘可能瞭解這個考試。我記得我當時是刷了很多經驗分享帖,碰到我覺得實用的方法會在小本本上記下來。

二、 備考資料

報名後,就可以去網上買備考資料了。我個人用的書是真題輯2-5,官方指定教材(同步輔導、學生用書、教師用書)、陳小慰BEC口試必備手冊。

關於教材的使用:

其實不管是教材上的內容還是配套的學生用書上的題目都偏簡單,所以我之前也知道有很多備考BEC的寶寶選擇忽略掉教材。

但是,其實教材上有很多的商務知識和專業的術語解釋,對於我這樣完全沒有商務英語知識的人來說還是非常值得看一看的。

而且教材上每個單元都會有單詞表,裏面有很多生單詞或者是我們熟悉的單詞但是是陌生的意思,我在看教材的時候會用一個小本本專門把我不認識或者是不熟悉的單詞抄下來然後再背誦。

BEC備考期間關於背單詞我就只有這一個小本本,沒有再去背別的單詞書或者用APP背單詞什麼的。備考期間要合理分配好時間,不要在教材上耗費太多時間。

我當時就是因爲放暑假還有開學後的一些實習活動和志願者實踐,再加上自己的重度拖延症,看完所有教材的時候已經離考試只剩一個多月了,大家引以爲鑑吧,千萬不要學我。

三、刷真題

說來慚愧,我之前是躊躇滿志打算要把真題好好刷幾遍的,但是由於看教材耗費了太多時間,所以真題只完成了一刷。

在這裏還是建議備考時間充裕的寶寶們可以二刷真題甚至三刷。真題是最貼近實際考試難度的,值得大家反覆研讀。

在這裏提一點的是,大家刷題的時候最好不要直接在書上寫,鉛筆也最好不要,因爲鉛筆就算擦掉了還是會留下印子,干擾你二刷。可以拿個本子專門寫答案。

BEC的考試主要是四個板塊:閱讀、聽力、寫作和口語。下面分別來說下這四個板塊的備考經歷。

01 閱讀篇

我做題的順序是54312。

因爲part2真的是玄學,經常寫完以後信心滿滿一對答案還是會錯光。

相比之下part5和part4真的非常友好了,主要記一些固定的詞語搭配。

Part3就是大家從小做到大的閱讀理解,基本上每個問題對應一段,這個部分沒什麼好說的,大家肯定都有自己的方法。

Part1是匹配信息題,跟四六級裏面的信息匹配類似但是難度會比四六級大一些,需要理解這個段落的意思再去選項裏找類似意思的,不像四六級的信息匹配題選項有原文一模一樣的詞句。

這部分題我一開始做也很迷茫,而且錯很多。但是慢慢堅持寫下來會慢慢找到一點感覺,最後會愛上寫這樣的題。

我閱讀分數平平,才163也是壓線過的,畢竟掙扎到考試那幾天part2的正確率還是上不去,索性就看開了,認真寫part4和part5好了。

02 聽力篇

早在備考之前就看見很多經驗帖中都吐槽BEC的聽力能讓人懷疑人生。我當時還不信邪,因爲聽說BEC的聽力是放兩遍的。

事實證明,它有膽讓你聽兩遍就料到了你聽兩遍都不一定聽得懂。

Part1是圖表填空,這部分不太難,聽力材料一般都是企業裏面接電話留便條之類的。但是對於習慣聽美式英語的寶寶還是要多去熟悉一下英式發音,尤其是一些英美髮音不同的詞。

Part2是匹配題,是最折磨人的。像閱讀的part2一樣,這部分也是經常錯到讓人想哭。

語速非常快而且需要把握聽力材料的整體意思,一般如果選項裏有聽到的一模一樣的詞句,那這個選項基本上可以排除了,一定不選這個。這部分是非常考考驗聽力水平的。

Part3一般是一段對話,有可能是採訪或者是企業部門內部discussion之類的。

做這部分的時候要看清題幹,抓緊一切時間通讀選項,選出匹配題幹意思的選項即可。

聽力的提高是非常艱難又漫長的過程,之前我看過的經驗帖裏有提到的其實可以通過精聽法來提高聽力。可惜我的備考時間比較短,所以精聽的量可能還不夠大所以沒有什麼很顯著的效果。

聽力分是四個板塊裏面最低的簡直想哭哭。建議備考時間充裕的寶寶們堅持精聽,平時也可以聽聽BBC新聞或者“The Economist”來磨耳朵,總之,聽力的練習貴在堅持。

03 寫作篇

BEC的寫作分爲小作文和大作文。

Part1要求40-50個詞,主要是email、memo、note三種形式。這裏注意言辭要簡練,不要覺得寫得越多越好,把要點說清楚了就好了,一般控制在三四句話即可。

Part2主要是letter、report、proposal三種答題形式。其中report和proposal格式比較接近,可以放在一起練習。答題要點每個都要提到並且展開,也不用太糾結于格式,重要的是內容。格式只需要記個大概,保證書寫規範清楚就可以了。

我這個重度拖延症患者硬是把寫作拖到了最後一週準備。

先是看了幾篇範文,搞清楚了每種答題形式的格式以及大概敘述規律。然後開始比照着範文仿寫,練習過程中我都是拿真題練的。

雖然根據觀察真題發現part1考email比較多,part2考report比較多,但是我還是每種答題形式都練習到,確保自己不會因爲考到沒寫過的答題形式而不知所措。

而且我們之前開的寫作課老師有講過memo和note這類應用文體怎麼寫,所以寫起來還比較得心應手。

寫作分171剛好壓到grade B的線,屬於沒下很大功夫但是結果比較驚喜的,非常滿足。

04 口語篇

我的那個考點partner是自由組合的,所以我從很早就開始找partner。

因爲不想讓太多人知道我在備考BEC,怕萬一沒考過很丟人,基本上只有身邊玩的比較好的幾個人知道,本來想找同校的,覺得練習起來比較方便,但是在貼吧裏發帖了以後就石沉大海了。

後來微博上找到了另外一個學校的小姐姐,她學校離我非常遠,所以我們約了每個星期在兩個學校直徑距離中間的麥當勞練習。但是她連着兩週放了我鴿子以後跟我說她覺得太遠了所以另外組partner了。

後來還是同系師兄幫我找了我們學校小語種系的一個師兄跟我組partner,本來跟他約好提前一個月開始練習的,但是後來他也忙我也忙大家都把這事忘了,開考前幾天我們纔開始練習。

我跟那個師兄練了三個晚上,主要是用真題,然後掐時間練習,並且說好各自還會去多熟悉一些商務話題。

Part1就是自我介紹以及考官會問一些商務方面的問題,這個就是平時做題注意商務知識的積累了,一般不會很難的。

Part2是每個人手上有一張試題條,選一個topic論述,並且口語part2 的部分有一個互相提問的環節,這裏注意不要問萬能問題,而是應該認真聽對方的論述,抓住其中一個提相關問題。

Part3討論的部分我們擬了一個大概的模板,討論由我開始引入話題,然後他提他的點,然後我根據他的點開始反駁同時給出我的切入點,這樣一來一回兩個回合後由他剎住談話,最後來個和諧的ending。

說實話,師兄的英語口語帶一點他學的小語種的口音,讓我這個聽慣了英音的英專生非常不習慣,努力適應了三天結果考試的時候我聽他說話還是有一點點費勁,只好硬着頭皮說自己的。

這裏血淋淋的教訓告誡大家跟partner的配合越早越好,尤其是雙方之前都不認識的情況下。多多練習,熟悉對方的發音。

剛考完口語的時候覺得完了,感覺稀裏糊塗的自己都不知道說了什麼,一直掙扎在師兄到底在說什麼的心理活動裏,出來後師兄也說我講的時候可能因爲緊張所以語速非常快,他也沒聽清我到底說了些什麼。

總之就是兩個人都在硬着頭皮尬聊。不過最後口語分數真的驚到我,179差一分到grade A, 救了我一言難盡的聽力。

所以寶寶們一定不要因爲筆試感覺不好就不去考口語啊,關鍵時候口語沒準可以是救命稻草。

並且儘管心慌慌但是表面上還是要裝得若無其事地不停嘚吧嘚吧,我猜可能就是考官覺得我語速那麼快肯定肚子裏有很多料纔給了這麼高的分。

四、寫在最後的話

希望我這個重度拖延症可以給大家一點警示,寶寶們一定要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時間,計劃最重要的就是被執行。

以及,不管筆試後感覺多不好,千萬千萬不要棄考口語。越努力,越幸運,願大家的努力都不被辜負! Keep calm and well done!

  BEC高級商務英語範文解讀(1)

Report writing Ex 4: Sample answer: (235words)Reassessment of job satisfaction: Sue Pearson(PR Dept.)

Introduction

This report sets out to use Workset colours to assess the accuracy of my job description as PR officer and to suggest a number of changes.

Findings

It is clear that there i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y the company views the job and the reality as I perceive it. Firstly, a number of areas which demand a significant proportion of my time are not mentioned in the official job brief. The segment on the pie chart which provides most cause for concern is the pink sector; this relates to my attendance at a number of meetings which I can contribute little. Another significant area is the grey segment; this refers to the unscheduled time I spend sorting out computer problems. I feel these activities are hampering my core work. As can be seen from the pie charts, the time I spend actively working to meet the goals agreed with my line manager is less than envisaged.

Conclusions

The above discrepancies clearly indicate that my current job brief is inaccurate.

Recommendations

I would recommend that my official job brief should be updated using the Workset colours. It would also be valuable to consider the proportion of non-core colours in the pie chart an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work in these areas could be carried out by someone else more suited to these tasks.

  BEC高級商務英語範文解讀(2)

Flexible working Ex 5: Sample answer: (250words)

Resource Planning Manager: Assessment of Suitability for Home-based Working

Introduction

The purpose of this report is to assess the suitability of my position as Resource Planning Manager for home-based working.

Findings

My working pattern and that of my colleagues varies from week to week. During certain periods a large proportion of my time is spent doing fieldwork. This is followed by office-based collating and recording the data collected. Once the results have been recorded, I proof-read the colour copies of all reports and maps.

As regards communication with colleagues, department meetings are held once a fortnight. At other times, the individual members of the team communicate either face-to-face or by phone, depending on their location. Apart from official meetings, the same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whether I am in the office or working elsewhere.

Conclusion

It is clearly that I could be able to undertake the duties while working from home for a large proportion of my time. Clearly, some days would be spent in the office for face-to-face communication with colleagues. It would also be necessary to use the technical facilities at times. However, in order to be able to work effectively from home, I would need to be provided with a networked computer and printer.

Recommendations

I would suggest that I should be given the necessary equipment to work partially from home for a trial period. After this time, further consultation should take place in order to reassess the situ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