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失樂園》隨感論文

《失樂園》隨感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9W 次

《失樂園》是當代日本著名小說家渡邊淳一的小說作品。作品講述的是一場悲劇性的婚外戀,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都市生活和當代日本人的種種心態。作品情節生動曲折,真切感人,文字優美。本書在日本出版後曾長期雄踞暢銷書排行榜榜首,改編成同名電影和電視劇上演後家喻戶曉。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精心準備的:《失樂園》隨感相關論文。僅供大家參考!

《失樂園》隨感論文

  《失樂園》隨感全文如下:

摘要:《失樂園》是一部氣勢恢弘的史詩式作品,全詩由12部詩篇組成,講述了基督教《聖經》中撒旦(Satan)化身爲蛇,引誘亞當和夏娃(Adam and Eve人類的始祖)違背上帝意旨,最後失去上帝的恩寵,被逐出失樂園的故事。作者通過對聖經故事的改編反映了其在王政復辟後內心的痛苦以及對資產階級始終不渝的態度,文體雄偉莊嚴。

關鍵詞:失樂園 革命 宗教 人物形象

  Abstract:

“Paradise Lost” is Minton’s masterpiece is a long epic in 12 books,

written in blank verse. The story were taken from the Old Testament: the creation

of the earth and Adam and Eve, the fallen angels in hell plotting against God, Satan’s temptation of Eve, and the departure of Adam and Eve from Eden n and his followers are banished from heaven and driven into hell, but even here in hell, mist flames and poisonous fumes, Satan and his adherents are not discouraged. The poem ,as we are told at the outset, was “to justify the ways of God to man”,ie to advocate submission to the Almighty.

The epic shows the writer’s misery after the Restoration, and his determination for revolution. The style of the epic is grand, which is the result of his life-long classical and biblical study.

 Keywords: Paradise Lost, revolution, religion,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characters

  一、作者簡介

約翰`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1674),17世紀英國傑出的詩人和思想家,是繼莎士比亞後最偉大的詩人,稱雄與動盪的充滿激情和暴力的17世紀,他的一生和創作大約可分爲三個時期:他16歲時入劍橋大學,並開始用拉丁問和英文寫詩;1638—1639年間,他前往歐洲旅行,並同當時被囚禁的伽俐略見過面,這一時期主要作品是一些短詩,比較優秀的有《利西達斯》(Lycidas,1637)等。1639年,英國革命即將爆發,他返回英國。隨後的20多年中,他積極投身英國革命,發表了大量的散文和政論文,爲英國革命和共和政府奔走呼籲,其中比較著名的有《爲英國人民申辯》(Areopagitica,1650)等。

1652年,他雙目逐漸失明。1660年王政復辟,彌爾頓被捕入獄,但很快被釋放。從此開始了他第三時期的創作,先後完成了最著名的以聖經故事爲題材的三部長篇詩作《失樂園》(Paradise Lost,1667),《復樂園》(Paradise Regained ,1671)和《力士參孫》(Samson Agonistes,1671)。彌爾頓的作品同時體現了歐洲兩種最重要的文學傳統:以荷馬、維吉爾史詩爲代表的古希臘羅馬文學和文藝復興文學。他的最後一部作品《力士參孫》描寫了主人公在失明後思想、精神上的昇華,在一定程度上映照了彌爾頓自己的一生。

  二、《失樂園》簡介

王朝復辟後(1660年),這時彌爾頓雙目失明,變得衰老、落魄。這時,他開始了一部偉大著作的創作,希望它能表現出他心中一直渴望實現的雄心壯志。爲此,他寫下了這部偉大的史詩——《失樂園》。這套12卷本的素體無韻詩大概寫於1658—1663,1657年出版。彌爾頓當時收到了預付金5英鎊,正如詩人自己所說的那樣,《失樂園》是想評判上帝是如何對待人類的。第1部:全詩總綱,講述了整個事件的起因和結果;第2部:撒旦與衆叛逆天使討論如何同上帝作戰,奪取天堂;第3部:講述上帝決定如何賜予人類恩惠;

第4部:描述撒旦在天堂見到亞當和夏娃,撒旦在夏娃的夢中施展引誘:第5部:天使警告亞當要當心惡魔的引誘;第6部:描繪天使與撒旦一夥的戰鬥;第7部:亞當向天使詢問有關創世的許多問題,並一一得到回答;第8部:他接着又詢問有關天體運行的問題,但對所得到的回答並不滿意;第9部:撒旦化身爲蛇,躺在伊甸園裏,並指引亞當和夏娃偷食禁果:第10部:上帝因此震怒,亞當也後悔不已;第11部:聖子代表上帝宣佈將亞當和夏娃逐出天堂,並向他們指點未來;第12部:天使向他們敘述拯救之路,亞當和夏娃終於離開天堂,失去了樂園。這部長篇鉅著的想象力是以驚人的博學爲基礎的,其中恢弘獨特的詩句及對語言音韻的非凡捕捉力令人讚歎不已。作爲一件宗教作品,《失樂園》可以和米開朗基羅的西延斯教堂的穹頂畫齊名。

  三、《失樂園》評析

彌爾頓賦予自己的構思以聖經傳奇的特點,由於這個緣故,反動的資產階級文學研究中就把這首長詩看作一首“聖教史詩”。撒旦對上帝的反抗,展示了資產階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氣概,而撒旦失去天國的樂園和亞當、夏娃失去人間的樂園則寓意着資產階級的失敗和封建勢力的復辟,這些可以通過當時的歷史背景來理解。1639年,英國革命形勢緊張,他回國參加反對國王和國教鬥爭。

在1641—1645年間發表過許多政論小冊子,1649年共和國成立,新政府任命他爲拉丁文祕書。他寫了不少文章捍衛共和國,因積勞過度,雙目失明,但仍堅持鬥爭。王朝復辟後,他受到迫害,著作被焚燬,生活貧困。他用史詩的形式,通過他個人的體會,把他所處的英國革命時代反映進人類的悲劇:圍繞對人的意志的考驗說明人的自由、幸福。詩人寫這首詩的目的在於說明人類不幸的根源。他認爲人類由於理性不強,意志薄弱,經不起外界的影響和引誘,因而感情衝動,走錯道路,喪失了樂園。夏娃的墮落是由於盲目求知,妄想成神。亞當的墮落是由於溺愛妻子,感情用事。撒旦的墮落是由於野心勃勃,驕傲自滿。

詩人通過他們的遭遇,暗示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也是由於道德墮落、驕奢淫逸而慘遭失敗。彌而頓是清教徒,生長在宗教社會,他一生都英勇頑強地捲入宗教與政治鬥爭的旋渦裏去,他是革命的巨人。他通過長詩宣泄了王朝復辟後的內心苦楚與無奈以及對資產階級革命始終不渝的態度。

彌爾頓的技巧特別明顯地表現在長詩中的人物描繪上。彌而頓逐漸揭示那些主人公的多面形象。比如,彌爾頓先把亞當和夏娃在一起表述一番,然後用特殊的縮小畫面的手法把他們個別地加以描繪;起先是寫整個伊甸園後來寫一起的小草地,然後寫到人,最後分別寫到亞當和夏娃。亞當總是英勇、智慧和剛毅的化身。這些品質和生氣勃勃的人的魄力結合在一起,這種魄力使他的談吐舉止充滿了崇高精神。

作者把威嚴、剛毅而有魄力的押當表現爲人的和諧的形象。和亞當並列在一起的,還有夏娃優美卓絕的形象。彌爾頓對夏娃的抽象品質(貞潔、美麗、善良、溫柔)備加讚揚之後,同時也勾勒出她的活潑富有特性的外貌。

詩人歌頌亞當和夏娃對這對夫婦的家庭幸福作了詩意的描寫:他倆互相關懷,體貼溫存;真摯而又純潔;感情融洽,親密無間;分擔勞動、同甘共苦。彌爾頓固執地把他倆的關係稱爲“由上天主持的”婚姻,從這種意義上講長詩有着一定的清教傾向。撒且屈從於權勢欲和妒忌心,“犯了法規”,亞當爲了自己對另一個人的愛情而“犯了罪”,如果對清教徒說來這兩種情慾是同樣“不道德的”,那末彌爾頓卻是以不同態度來對待的。

詩人在譴責撒旦時頌揚了亞當。他所描寫的人亞當是他在跟自己的女伴一起反抗天堂和地獄的一切力量,而這些力量也正立刻起來反對他時,這確是顯得非常美好。宗教的因素促使彌爾頓長詩中的人的形象那樣地變了相,使他不可能成爲真正具有“自由意志”的人物,而這一宗教因素在上帝、他的兒子和天使們的形象中表現得倒更有力。彌而頓的那種理論認爲:天使都是沒有情慾的,在他們身上,同樣的理智發射出同樣的光芒。所以詩人筆下的衆天使便缺乏個性,千篇一律。不錯,不錯,天使們也表現喜怒哀樂,但這只是“美麗的”假面具上的假定性的醜相而已,這些醜相並不是由於情慾的觸動而產生,因而是沒有生氣的。

彌爾頓的天使在表面上象人,但實際上是沒有人性的,因爲他們彼此相似,是同一個觀念的表達。在外表生動的衆天使的無意識性和冷漠態度中,強烈地表現出清教派的反人道主義本質。這一本質促使彌爾頓頌揚那殘酷地懲罰人的勇敢行爲的上帝暴君。撒旦的好戰的、無止境地力求肯定自己的那種個人主義性格,成爲長詩主人公精神淪亡的原因。

隨着自己的暴虐而放蕩的性子的陣陣發作,撒旦在四周散佈死亡,違抗“自然法則”,導人於滅亡,就這樣一次又一次屈從於那種折磨着他的爲非作歹的慾望。他邦處在自私自利的情慾影響之下的心靈,就不可避免地喪失了自由。

在撒旦這形象中,應當看到一個個人主義者的面貌,他認爲自己個人是“衡量萬物的標準”,是整個宇宙的中心,從而得出結論,認爲對於他“一切都可容許”。代替着封建制度的暴政,建立起全能的、孤單的自私者的暴政,這一暴政把世外桃源變爲小商販的國家,而把烏托邦變爲奴隸主的殖民地。

彌爾頓反對當時己經產生的資產階級個性崇拜,這是深具人民性的。然而,在他的對十七世紀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攻擊中,也表現了清教徒神學者的觀點,這就減弱和限制了批判的力量。的確,如果說彌爾頓爲共和國政體而鬥爭,揭露了撒旦,那末在他對撒旦的蠻勇和無信仰的譴責中,不止一次地正好表現了以資本生義制度爲基礎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活動家所特有的那種虛假和僞善的態度。

《失樂園》是這樣的一首英雄史詩,作者沒有親身參加過當代的鬥爭,但是他善於在長篇史詩的範圍內儘量寫出了戰爭的威力,它的可怕的

作者不僅僅是描述英雄們的宏偉的戰鬥場面而已,他同時還歌頌了他的同時代人的英勇無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