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言學習 > 德語學習 > 德語配價語法的知識點

德語配價語法的知識點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3W 次

假如可以把某個動詞看作是幾價的動詞,在句子中就必須有幾個不同的補足語。補足語是必不可少的成分,說明語則是可有可無的成分。下面我們繼續來學習德語配價語法


 1、創立


法國學者呂西安·泰尼耶爾在從事外語教學中對比語言創立了支配論和配價論(Valenztheorie)。支配論:描寫語言結構,認爲任何語言結構都可以視爲一種支配與被支配關係。把動詞視爲句子結構的核心。配價論:研究動詞支配他類詞的特性。


2、發展


德國學者把泰尼耶爾的配價論發展成爲一個完整的體系。配價論主要用於對外德語教學以及與德語有關的語言對比研究。因此可以說配價論是一種德國語言理論。


一、配價概念

泰尼耶爾:把價定義爲動詞支配一定數量的補足語的特性。

Valenz: Fähigkeit/Eigenschaft eines Wortes (besonders eines Verbs), ein anderes Wort semantisch-syntaktisch an sich zu binden (besonders zur Bildung eines vollständigen Satzes eine bestimmte Zahl von Ergänzungen zu fordern)

二、配價概念的三個層面:邏輯配價、句法配價和語義配價。

01
邏輯配價

價受詞義制約,詞義的概念核心反映了語言外現實中諸現象之間的關係。該理論用“空位”“價”表示動詞詞義所具有的關係,某個動詞的詞義含有的空位數即該詞的價數。

由於這種確定詞彙價數的依據是邏輯-語義關係,所以稱爲邏輯配價。

例如:

verbinden這一詞義表示三者之間的關係即連接者、連接的對象、與對象相連的成分,verbinden的詞義含有三個空位。在不同語言中同一概念的邏輯價數相同。例如表示“給與“拿取”的動詞在所有語言中都是三價動詞。

02
句法配價

句法配價研究的是邏輯配價在某個具體語言中的表現形式。邏輯-語義關係在具體語言中總是通過語法關係體現的。

在句子中,邏輯-語義關係轉換成語法關係,即轉換成某種語言特有的組織形式,這種轉換按一定的規律進行,但是邏輯結構和語法結構並不完全一致。不能簡單地用邏輯結構推導或解釋句子的語法結構。在句法層面,動詞周圍出現什麼形式的補足語以及它們是否必須出現或可能出現,與邏輯概念無關,只受句法配價的制約。

簡言之,句法配價以邏輯配價爲基礎,是後者的語言表現形式。邏輯配價只確定詞的價數,句法配價則規定用什麼詞語表現某種語義成分。

03
語義配價

語義配價指的是充當補足語的詞語在語義上與動詞是否相容。

例如:

Er wohnt in Berlin.Der Tisch wohnt in Berlin.

第二句儘管語法結構正確,但不能被認可,因爲該句動詞wohnen的主語必須由有關人的詞語充當。語言有自身的規律。例如漢語可以說“喝湯”,德語的Suppe(湯)與動詞trinken(喝)則不相容,只能說eine Suppe essen(吃湯)。又如漢語的“吃”使用面很廣,任何動物的詞語都可以作“吃”的主語,但是德語的essen(吃)則只能是有關人的詞語作主語。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啦,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如果您對德語學習興趣,想要深入學習,可以瞭解本站精品課程,量身定製高效實用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專屬督導全程伴學。掃一掃領200暢學卡

德語配價語法的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