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閲讀 > 英語文化 > 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發表

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發表

推薦人: 來源: 閲讀: 1.09W 次

英美文學成為了世界文學史上的寶貴的財富,因此也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據了重要的作用和社會地位。下文是本站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發表的內容,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發表
  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發表篇1

淺析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英美文學的效果

語言和文化存在密不可分的關係,通過學習語言可以瞭解英語國家的人文歷史和文化氛圍,縮短因文化差異而產生的交流障礙。但傳統英語教學以語言訓練為目的,卻忽略了語言背後的文化學習,以致我國學生到國外很難融入當地人的生活圈子中,有專家就詰問:我國學生出國前“讀過英美歷史嗎?”、“讀過英美文學嗎?”、“懂得英美文化嗎?”。可見過分強調語言技能訓練而不重視人文素質培養正是當前英語教學中的一個重大缺陷[1]。據相關調查[2],我國高中生對英美文學特別是小説喜愛程度較高,但對英美文學又知之甚少,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英美文學不僅必要,而且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英語教學引入英美文學的作用分析

1、拓寬學生視野,培養跨文化意識。

引入英美文學可以為學生打開一扇瞭解英美文化的窗口,因為無法親臨英語語言環境,並設身處地的體驗英語文化的氛圍,英美文學作品就成為學生學習英語及其文化的最佳材料。例如通過馬克·吐温的“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學習可以瞭解19世紀美國社會圖景和風土人情,包括美國社會種族歧視、對外擴張的歷史淵源,增進學生對英美文化和社會的理解。

2、豐富文學知識,提升學生素質。

英美文學在世界文學歷史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通過英美文學的學習接觸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文學作品,不僅拓寬了學生視野,而且提高了其對文學的認知水平,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文學修養與人文素質,因為文學鑑賞能力的高低往往反映其語言運用能力的強弱。同時文學賦予學生豐富的審美體驗,使學生對人生價值與責任義務有更深刻的認識,對學生個性品質的塑造有積極的意義,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良師益友。

3、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

愛因斯坦曾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英美文學內容廣博、流派眾多,選擇適合高中生心理特點的作品,可以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許多學生厭倦了課堂上無休無止的語法學習,但在學習迪福的“Robinson Crusoe”(魯賓遜漂流記)、狄更斯的“Great Expectations”(遠大前程)、馬克吐温的“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等作品時常被打動並引起共鳴,他們從作品中發現自己的身影,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因此學生的興趣濃厚,課堂效率高。

4、展示教師魅力,促進教研發展。

教師要有深厚的文學功底,並通過藝術性的語言感染求知若渴的心靈,藉助教師的人格魅力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提高自身素養,從而促進教學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相應地也拓寬了教學發揮的空間。例如講解英國詩人彭斯的詩歌“A Red, Red Rose”(紅紅的玫瑰)時,先朗誦其“Pinned To A Lady’s Coach”(釘在一位女士的教練)和“The Toadeater”(獻媚者)進行鋪墊和烘托氣氛,這樣效果就很好。

二、高中英語教學引入英美文學的方法討論

1、合理選編教材,滲透英美文化。

如前所述,選擇符合高中生心理特點的作品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以合理選編教材非常重要。目前還沒有專為高中生編纂的英美文學教材,現有教材主要有長篇幅的牛津“書蟲”系列教材和更適合大學程度的英美文學選讀本,這兩種教材都不太適合高中生,因此要求教師根據高中生特點選擇英美文學作品。首先,應從符合學生認知發展水平的基礎上選擇教材,先引入易於理解和閲讀的現代作家的作品,再逐步接觸近代、古代作品。其次,選擇滿足學生求知慾及符合高中生心理特點的作品。再次,選擇啟迪學生上進、有利於學生成長的作品。

2、引導學生參與,創新教學方法。

傳統課堂以教師的“教”為中心,現代教育則突出以學生的“學”為中心,所以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理念創新。具體做法包括鼓勵學生參與課程設計,例如教師與學生角色互換,由學生介紹某篇英美文學作品,並針對其中的情節、內容提出問題,學生在參與過程中不僅學會資料收集、整理、歸納和演示等能力技巧,也在課程設計過程中感受到主動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英語學習的熱情,使課堂氣氛更加融洽和諧。

3、寓教於樂,應用多樣化方法。

通過播放優秀英美文學改編的電影、組織英美名著戲劇表演、舉辦英文名著讀後感競賽等形式在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例如播放《簡·愛》、《羅馬假日》、《愛瑪》等英美名著改編的電影,在欣賞中滲透英美文學。組織學生表演《傲慢與偏見》、《呼嘯山莊》等劇作片段。通過舉辦英文名著讀後感競賽可以讓學生認真閲讀一本英美名著,並在閲讀欣賞過程中寫出自己獨特的感受。

4、利用網絡資源,豐富課外活動。

利用網絡資源製作多媒體課件,針對教學內容收集、整理英美文學相關的視頻、音樂、圖片等資料導入教學內容中,藉助這些資料展示不同國家、城市的建築、服飾和特產,學生可以直觀瞭解英美文化背景。同時將相關內容佈置給學生,使其通過網絡自學,以豐富課外活動。

三、高中英語教學引入英美文學的效果評價

評價高中英語教學引入英美文學效果無法採用傳統教學的評價方法,因為不能完全客觀地反映學生學業完成結果,應當在學習成績評價的基礎上多關注思想品德的進步以及主動參與、創新發展的能力方面,並在統一要求之下更多地尊重個體差異,特別是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水平。

四、結語

英美文學是反映英美國家人文歷史的一扇窗口,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引入英美文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熟悉和理解西方文化的載體,縮小語言文化差異所造成的隔閡,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進多元文化的思想意識,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發表篇2

淺談基於後現代語境的英美文學教學

隨着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由於網絡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廣大青年的青睞。網絡媒體對紙質文學的不斷衝擊使學生對文學的興趣不斷地衰退。後現代文學作品的道德意義也在逐漸變得模糊。現今,文學史不斷被重構,教材不斷更新。英美文學教學如何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文字鑑賞能力和人文素養,使大多數從事英美文學教學的老師感到困惑和迷茫。而文學批評界的“倫理轉向”使英美文學教學的前程似乎看到了光明。

一、文學與道德

文學與道德存在着必然的聯繫,文學作品具有教化和淨化心靈的作用,但是隨着康德的審美原則成為評判藝術的法則,文學批評和理論逐漸轉向了唯美主義。唯美主義強調文學的本身,認為文學不是道德説教的工具。後來的形式主義文論進一步隔開了文學與倫理的聯繫。

文學叛離倫理的趨勢在後現代潮流中表現的更為明顯。雖然後現代對解除政治、歷史文化方面的束縛方面有重要意義,但它也導致了倫理和信仰的喪失,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後現代社會真理和人性價值的傳播表示憂心忡忡。因此,文學批評家和道德哲學家應肩負起社會使命,弘揚和傳播文學倫理功能。

二、道德與審美

道德與審美之間是辯證統一的關係。道德不是文學作品的決定因素,文學作品的思想力量也不是道德所能概括的。在文學史上,很多優秀的作品如中國曹雪芹的《紅樓夢》,外國勞倫斯的《查特雷夫人的情人》、肖邦的《覺醒》等在作品初問世後都被當做傷風敗俗的禁書來處理。而道德上的評價是無法覆蓋他們在文學價值方面的地位的。但是,如果審美訴求不接受倫理的約束,則極可能在向審美反面發展。現在的審美訴求主要傾向於享樂和輕鬆,因此,也使我們逐漸趨於膚淺、平庸,而道德指標則顯得愈發重要與緊迫。因此,審美與道德是相輔相成,互不矛盾的。

三、道德的相對性與普遍性

道德具有相對性和普遍性。但是,道德的相對性和普遍性很容易誤導學生,使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產生偏差,從而在審美上迷失方向。例如,“殺人”在我們看來本來是“惡”的行為,但是在小説《苔絲》中,苔絲殺了侮辱且佔有她的亞力克,然而文中卻表現了他的“善”。又如,“殺嬰”本來是一種十惡不赦的罪行,但是在託尼?莫瑞森的《寵兒》中,他體現的卻是黑人女性神聖的母愛。文學作品中表現的相對性往往是作品的亮點,給人以震撼人心的感覺。但是大多數文學作品的表達還是符合一般的社會道德標準的,即道德的普遍性。這類的文學作品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理解些。

四、文學中的理想與現實的失落

文學中的美好往往寄託了一些人生理想,道德訴求主要表現的是對社會的不滿和批判,而文中主要表現的是理想破滅後的失望與虛無。英美文學課的教學如果沒有道德操守則會變得相當危險,首先老師要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因為只有老師表現出良好的道德品質,才能給學生做好榜樣。引導學生走向正確的方向。

五、結語

後現代語境下的英美文學教學強調倫理維度,而不是簡單的道德教學。它需要承載和肩負起歷史使命。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美文學的積極性,老師應該以一種豐富靈活的方式展現文學的魅力。

猜你喜歡:

1.英美文學論文範文

2.淺談英美文學論文

3.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

4.英美文學方面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