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文金句欣賞 > 小學英語論文大全

小學英語論文大全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04K 次

隨着英語在社會生活中作用的日益增大,我們的小學英語教學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挑戰。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小學英語論文大全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小學英語論文大全
  小學英語論文篇1

淺析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問題分析及對策

小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及讓學生有一定的英語運用能力。那麼小學生的英語口語交際能力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點所在,同樣這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難點。在小學英語課堂中,一些學生學的還是啞巴英語,不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口語教學活動中他們不能夠積極地參與進來,這就使英語口語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一、當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新課程標準是一個新的課程體系,對小學英語口語教學提出更新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策略及教學目標等問題,這只是一個大概的框架和概念,具體的操作要看教師,因此,這個實施過程中會存在一些偏差和誤區。

(一)缺乏對口語教學的重視。

在小學階段,新課程標準要求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學中也要以聽、說爲主,讀與寫的教學作爲輔助,因此,在這個語言學習的黃金階段,一定要以這兩種技能爲主,努力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但在英語課堂上,很多老師忽視學生的口語訓練,將重心放在對單詞的識別和句子的理解上。這主要是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雖然試卷上有聽力題,聽力逐漸引起了重視,但是口語能力難以檢測,使口語訓練很缺乏,無法讓學生的口語水平得到明顯的提升。

(二)缺少適合的語言環境。

口語訓練離不開良好的語言環境,而目前這樣的環境很缺乏,周邊的語言環境都是講中文的,大部分學生的家長也沒有這個語言水平,不能和小孩用英語交流,所以要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很難。此外,在學校的日常教學中,課內外的語言交流很少,基本用普通話溝通,在以漢語主導的環境中,學生的英語口語練習基本沒有保障,學生的口語水平無法提高。

(三)大班化教學,口語訓練機會少。

小學階段的小孩生性好動,比較活躍,也有個性,課堂上有時候會出現難以控制的場面,而英語口語教學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課堂環境,但目前還難以建立一個有秩序的課堂,不利於口語教學,使得口語活動難以順利進行。此外,現在的學校都是大班化教學,學生多且時間有限,不可能顧及所有的學生,口語訓練的機會非常少。

二、對策分析

作爲一門以交際爲主的語言學科,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這對學生將來的發展非常有益。

(一)重視英語口語教學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以及班級的具體情況,選擇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多參加各種培訓,提高自己的專業水準,繼而提升教學水平。相關教育部門和學校要重視小學生的英語口語教學,拿出更好操作的一些政策與措施。

(二)給予學生更多訓練口語能力的機會

1.緊扣教學,設計話題。

每一堂課都可以與學生共由探討下一次課的話題,話題應該根據課堂內容展開,比如可以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也可以介紹自己的家庭情況等。如Unit5“Let’s eat”這一課,可以要學生找出有關於食物的一些英語單詞,再用“I have...”造句。要學生運用單詞和句型來造句,可以讓學生拓寬思維,到課外找尋更多的食物單詞,以此類推,造更多的句子。對不同學生針對性給予表揚、鼓勵和教導,以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依靠遊戲活躍課堂氣氛。

小學生生性愛玩,在遊戲中學習纔會有興趣。遊戲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增強英語教學的趣味性。比如遊戲“猜一猜”,學生用英語描述自己同學的特徵,但是不能透露姓名,然後由全班同學一起來猜一猜是哪個同學,這個過程中只能用英語表達。這讓學生更願意開口說英語,通過傾聽同學的描述,其他同學的英語水平也會有所提高。

3.開展小組合作訓練,提高口語能力。

由於班級人數較多,每個學生得到訓練機會很少,紀律難以保證,口語訓練難以開展,因此可以將班級分成小組,分組的原則是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每個小組四到五人,組長作爲代表。這樣能夠互幫互學,共同提高,有利於學生有效地吸收知識。在小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過多地干預學生的學習,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而老師只是輔助作用,適時地給予學生指導。

現在的高考改革,就是爲了改變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一種“聾子英語”和“啞巴英語”的現狀,從而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那麼最基礎的小學英語教學更是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特別是在口語教學方面,要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指導下,探索更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學習英語,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習慣,提高小學生的口語水平。

  >>>下頁帶來更多的小學英語論文

  小學英語論文篇2

試論心理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提到兒童英語教學,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有關外語學習中最佳年齡段的問題。神經心理學家潘菲爾德(W. Penfield)認爲最佳的年齡是青春期之前幾歲。他認爲語言的理解和產生涉及大腦兩半球的發育。青春期前,大腦富有彈性,習得語言具有高效性;青春期後,多數人的大腦發生側化,語言功能主要由左腦負責,學習語言就越來越困難。20世紀60年代,萊尼伯格(E. Lenneberg)在潘菲爾德理論的基礎上,根據兒童與成人大腦受損對語言能力造成影響的病例,認爲兒童語言和成人語言的神經學基礎不一樣,得出兒童學習語言比成人容易的結論。在此基礎上,他提出有影響的“關鍵期假說”(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理論。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Krashen)依據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的智力發展階段理論,提出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是在早期感覺運動階段之後,在青春期形成操作期以前。經過大量實驗克拉申進一步得出結論:“成年人和較年長兒童一般在最初習得第二語言速度方面較年幼兒童快,但就最後獲得語言而言,通常還是兒童較好”。儘管也有許多不同的理論存在,但是學習外語對兒童大腦、生理和心理髮育並沒有危害。這一點已成爲共識。面對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面對我國“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指導思想,教育部做出決定:以小學三年級爲起點在全國城市和縣城小學積極推進小學開設英語課程。這一決定具有科學性與現實性。

由於兒童身心發育的特點,決定了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下面主要從記憶發展特點、認知風格以及非智力因素三方面加以探討。

一、記憶發展特點

1.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發展

心理學家將記憶看成是一個信息加工系統,認爲記憶系統由三個階段組成:感覺記憶階段(Sensory Storage)、短時記憶階段(Short-term memory Storage)和長時記憶階段(Long-term memory Storage)。感覺記憶是記憶系統的開始階段,它是一種原始的感覺形式,是記憶系統在對外界信息進行進一步加工之前的暫時登記,其編碼形式主要依賴於信息的物理特徵,因而具有鮮明的形象性。感覺記憶的儲存時間十分短暫,但爲進一步的信息加工提供了可能;感覺記憶中只有一部分引起個體注意並被識別的信息才進入短時記憶,短時記憶的容量有限,存儲的時間也很短暫,複述是短時記憶信息存儲的有效方法,它可以防止短時記憶中的信息受到無關刺激的干擾而發生遺忘;處於短時記憶的信息是否能進入長時記憶,主要在於對信息進行深度加工,在頭腦中長時間保留下來,容量沒有限制。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主要通過活動課的形式,利用視覺、聽覺、動作語言的刺激等方式引起學生的注意,啓動記憶系統,使學生較快而輕鬆地掌握所傳授的教學內容。但是學生學得快,忘得也快,這說明學生的記憶還只是停留在短時記憶,要促使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必須進行深加工。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具有較高的教學技巧,能巧妙地將英語教材與兒童的生活實際相聯繫以呈現知識,把所學的知識生動化,不斷地增強對兒童的刺激,喚起他們情感上的共鳴。儘可能地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以兒童的生活實際爲載體,從視覺、聽覺等多方位加強知識的輸出,激發兒童參與學習的熱情。以不同的方式重複出現新授知識,使學生的短時記憶向長時記憶轉化。

2.有意識記和無意識記

有意識記指有預定目的,並付出意志努力的識記。無意識記是指沒有明確目的,且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識記。一般而言,低年級學生無意識記占主導地位,由於低年級學生的知識經驗貧乏,抽象邏輯思維欠缺,對學習材料不易理解,也不會進行信息加工,大多運用機械識記。中高年級學生,由於他們知識經驗日益豐富,抽象邏輯思維不斷髮展,在學習活動中運用有意識記的比例逐漸增大。教師在英語教學中,針對低年級學生無意識記的特點,可將學生識記的內容與學生感興趣的彩圖、兒歌、童話故事、遊戲活動等相結合,寓教於樂,在活動中達到無意識記的教學目的;針對中高年級學生,教師可引導學生採用不同的記憶方法進行有意識記。

3.形象記憶和抽象記憶

在識記的內容上,兒童在形象記憶的基礎上,對詞的抽象記憶也在迅速發展。小學低年級學生,由於第一信號系統活動佔優勢,在頭腦中和第一信號系統相聯繫的事物的具體形象容易記住。到了中高年級,學生掌握的詞語量不斷增加,第二信號系統的活動逐漸佔優勢,所學課本的內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詞、數字或符號,所以他們的抽象記憶也漸漸地佔主導地位。但對兒童來說,他們在記憶抽象的材料時,主要還是以事物的具體形象爲基礎,即形象記憶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形象記憶是人腦中最能在深層次起作用的最積極的,也是最有潛力可挖的一種記憶。

因此,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應儘量採用直觀形象的方式,如使用肢體語言、玩具、實物等進行教學呈現,創設生動有趣的情景進行教學等,對那些抽象的知識材料設法使之形象化,便於學生高效記憶。

二、認知風格

認知風格是指個人所偏愛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認知方式。個體在認知風格上的差異具有一定得穩定性,兒童時期所表現出來的某種認知風格可能會保持到成年。由於小學生的年齡所限,還未形成較穩定的認知結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瞭解學生的認知傾向,幫助學生建立合理的認知風格。認知風格主要有:場獨立性和場依賴性(field independence and field dependence)、衝動和沉思(impulsivity and reflection)、同時和繼時(simultaneous and successive)。
  1.場獨立性和場依賴性

場獨立性的人在信息加工中對內在的參照有較大的依賴傾向,他們的心理分化水平較高,在加工信息時,主要依據內在標準或內在參照,與人交往時也很少能體察入微。在學習中場獨立性的人善於抓住問題的關鍵性成分,能靈活地運用已有的知識來解決問題。場依賴性的人在加工信息時,對外在參照有較大的依賴傾向,他們的心理分化水平較低,處理問題時往往依賴於“場”,與別人交往時能考慮對方的感受。兒童對英語知識缺乏認識,認知風格一般是從場依賴型開始發展,漸漸具有場獨立性。場獨立型的人長於有意識地學習語言,但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而場依賴型的人卻長於在自然環境中潛意識地習得語言,他們樂於表達,喜歡集體活動。這一區別要求兒童英語學習應重“習得”。由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針對場依賴型的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的自然環境(如英語角,英語故事比賽,英語小廣播等),設計生動有趣的集體活動,有意識地培養他們靈活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場獨立型學生的特點,教師需經常與他們溝通,充分肯定他們獨立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他們多參與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流,多用英語進行表達。

2.衝動和沉思

卡根等人區分了兩種不同的認知風格:衝動和沉思。他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對問題的思考速度上。衝動型的學生反應快,但精確性差,解決問題時總是急於求成,不能全面細緻地分析問題的各種可能性,不管正確與否就急於表達出來,有時甚至沒有弄清楚問題的要求,就開始解答問題。沉思型的學生反應慢,但精確性高,他們看重解決問題的質量,而不是速度,但當他們回答熟悉的,比較簡單的問題時,反應也比較快。在語言學習中,這兩種認知風格的學生各有利弊。衝動型的學生口語較好,易給教師留下較好的印象,但學習成績不佳。沉思型的學生語言習得中開口較少,但學習成績較好。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針對這兩種不同認知風格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3.同時和繼時

同時性認知風格的特點是:在解決問題時,採取寬視野的方式,同時考慮多種假設,併兼顧到解決問題的各種可能性,其解決問題的方式是發散式的。繼時性認知風格的特點是:在解決問題時,能一步一步地分析問題,每一個步驟只考慮一種假設或一種屬性,提出的假設在時間上有明顯的前後順序,第一個假設成立後再檢驗第二個假設,解決問題的過程像鏈條一樣,一環扣一環,直到找到問題的答案。

三、非智力因素

兒童的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動機、興趣、自信和意志等影響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相關因素。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先天決定,非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取決於後天的養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會促進智力水平的提高;反之,會阻礙智力的發展。因此,培養兒童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應成爲教師不可忽略的職責。

1.學習動機(Learning Motivation)

學習動機(Learning Motivation)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以達到掌握知識的心理內驅力,即推動學習的主觀動力。它可分爲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兩種。內在的動機是指內在的心理因素(如需要、求知慾、興趣愛好等)轉化而來的動機。內部動機不需要外界的誘因懲罰來指向學習目標。外在動機是在客觀素因的影響和作用下產生的學習動機。外在學習動機在小學生複雜的學習動機中起主導作用,他們常常是在外界環境的刺激下,爲了達到某種目的去學習。因而,教師需利用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新穎性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認知興趣和求知慾,激發兒童的英語學習動機,採取適當多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適當提高獎勵,多肯定兒童的英語學習能力,培養兒童學英語的興趣和成就感。

2.學習興趣(Learning Interest)

學習興趣(Learning Interest)是指喜好了解知識、熱愛學習活動的心理傾向。它可分爲直接學習興趣與間接學習興趣。前者是對英語學習處於感性層面上的理解,是學習過程中知識內容、教授方法和環境直接引起而產生的,具有不穩定性;後者是對英語學習產生了理性的認識,對學習目的的產生興趣,深切理解學好英語的重要性,具有穩定性。兒童初次接觸英語,對英語學習多半處於直接興趣階段,若對這種興趣不加以保持、鞏固,並使之轉化成間接興趣,由於學習中遇到困難等原因,很快就會失去新鮮感,參加學習的人數會越來越少。教師應從教材、教學技巧、學習動機等各個方面進行努力,保持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

3.意志(Will)

意志(Will)是爲達目的表現出克服困難的一系列心理過程,其突出特點是“自覺地確定目的和爲實現目的克服困難”。據統計,有35%的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意志力薄弱,缺乏學習的持久性。對於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常常放棄,不善於活躍自己的智力活動。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注重學生堅強意志力的培養。教師在充分肯定學生能力的條件下,應積極地通過任務激勵、物質激勵、榮譽激勵、信任激勵和情感激勵等多種激勵方式,充分肯定並分享學生的勞動成果,用成就感來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問題情境,利用學生提出的問題啓發他們學會尋找問題、發現問題的意識,引導他們帶着問題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活動之中,通過討論、交流,運用集體的智慧,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主動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的愉悅心情。對學生的評價應以形成性評價爲主,並把學生的學習態度、參與精神、努力程度、交流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家長評價等納入評價範圍。通過這些方式,有目的地激勵、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

總之,英語教師應積極探索並掌握兒童學習語言的身心發展規律,並將其科學地運用到教學中去,因材施教,創造性地作用於每一位兒童,爲每一位兒童的語言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1.小學英語論文範文

2.小學英語教學論文範文

3.淺談小學英語字母的教學方法論文

4.小學英語教育論文優秀範文

5.小學英語教育的研究論文範文

6.小學英語教學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