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執著和執着的區別

執著和執着的區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執著”與“執着”這兩個同音詞,書報刊上很常用,《現代漢語詞典》也作通用;但按詞的原意用“執著”爲好。

執著和執着的區別

“執著”原爲佛教用語。佛教分爲大乘、小乘兩派:大乘以“無所得”爲宗旨,故曰解脫;小乘以“成果”爲目的,故曰執著。解脫、執著這兩個詞就是從這裏來的。後來,執著這個詞廣泛用於指專注於某一事物而不能解脫,表示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也指固執或拘泥。現在常用的“執著的追求”,就是這個意思。這個詞自古延續下來,我們還是保持原來寫法“執著”爲好。

小議執著和執着的區別

這本不是一個問題,只有“執著”一詞,沒有“執着”這個詞,但爲什麼又出現這麼多疑惑呢,而且現在“執着”的流行趨勢還超過了“執著”這個詞了。

這主要是人們使用習慣吧,用的人多了,也就通行了,不算錯了,現在都可以用“執着”代替“執著”了。下面是根據一些資料整理的這兩個詞的相關知識。

執着原爲佛教用語,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懈,不能超脫。

佛教中,有大乘、二乘(即小乘)兩派。大乘以“無所得”爲宗旨,故曰解脫;二乘以“成果”爲目的,故曰執著。

丁福保編撰的《佛學大辭典》解釋說:“執著,術語,固著於事物而不離也。”執著的“著”音zhuó,是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

唐朝的《壇經》雲:“但行直心,於一切法,勿有執著。”這句話的意思是:“要修行正直心,對一切法都不要執著。”

在中國佛教經典中,表示“執著”的意思也用“著”,如《金剛經》雲:“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則於此經不能聽受、誦讀…”這句話的意思是“須菩提,假設是喜歡小乘法之人,他執著於自我之心、他人之心、衆人之心、壽者之心,那他就不能聽受、誦讀此經……”從這個角度看,“執著”原爲佛家語,不宜將其寫成“執着”。

《辭源》和《辭海》(語詞分冊)都只收“執著”而未收“執着”。《漢語大詞典》和《現代漢語詞典》(增補本)既收“執着”又收“執着”,但都是以“執著”爲正條。《現代漢語規範字典》解釋“著”(zhuó):“‘着’(zhuó) 的本字。現在通常寫作‘着 ’。‘執着’一詞習慣上仍作‘執著’。”而《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在“執著”的釋義後也明確標明“不宜寫作‘執着’”。詞典是我們學習語言的老師,如此衆多的詞典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執著”,我們自然也別無選擇。

“執着”後來居上。“執著”與“執着”長期共存,是不爭的事實。確實,作爲源自佛典且多用於佛典的“執著”,在古漢語中使用更多,“執着”只在通俗作品如《水滸》中偶爾露臉。因此,過去的詞典,一般不收“執着”。五四以後,隨着白話文的興盛,“執着”被更多人所接受。魯迅用過,“現在的地上,應該是執着現在,執着地上的人們居住的”(《華蓋集?雜感》)。朱自清也用,“總之書生的被嘲笑是在他們對於書的過分的執着上,過分的執着書,書就成了話柄了”(《論雅俗共賞?論書生的酸氣》);“我們目下第一不可離開現在,第二還應執着現在”(《剎那》)。

可見,隨着時勢的發展,“執着”已有後來居上的勢頭。還有一種情況可資參考。古漢語中,“著”讀zhuó時,主要表示“附着、加……於上、穿、戴”等義。與之相關的詞語,如“著筆”“著眼”“著手”“衣著”中的“著”,在現代漢語中,都寫成了“着”。如 2002 年由教育部、國家語委發佈的《第一批異形詞整理表》中,在“衣着”和“衣著”之間,就推薦“衣着”爲規範詞形。有例在先,選擇“執着”不合情合理嗎?理應取“着”舍“著”。雖然“著”是“着”的本字,但在讀zhuó和輕聲zhe的時候,人們已經習慣用“着”了,尤其是讀zhe的時候,如“順着”“朝着”,大概已經沒什麼人會用“著”字。既然一般人都這麼寫,理應採取從俗的原則,取“着”舍“著”,而不必拘泥於字源。須知明白字源的,到底只是極少數有專門知識的人。一旦這樣處理,“著”變成了單音字zhe,減少一個多音字,也就減少了人們記憶上的一份負擔。而“着”除了讀 zhuó、zhe之外,還讀zhāo、zháo 兩音,人們已經習慣了它的多音字身份。既然如此,讓它獨自承擔多音的責任,也不會給人們增加什麼記憶負擔,何樂而不爲呢?

我們可以大膽地預測:“執着”對“執著”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佛經並不“執着”於“執著”。雖然“執著”最早見於佛經,但如今,在宣揚佛教經義的書籍中,卻也能看到以“執着”取代“執著”的趨勢。

可見“執著”已成“孤家寡人”,寫作“執着”只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