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閱讀理解 > 想把所有事都做好?這可能是種病大綱

想把所有事都做好?這可能是種病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對事情要求高是一回事,但完美主義就是另一回事了。

想把所有事都做好?這可能是種病

而學界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完美主義在很多方面實際上是嚴重有害的,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上。

According to researchers, perfectionists hold themselves to unrealistically high standards and become self-critical if they believe they haven’t met these standards.
用研究者們的話來說,完美主義者會給自己設定高到不切實際的標準,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沒有達到這些標準就會變得很自責。
Perfectionists are also likely to feel guilt and shame if they experience failures, which often leads them to avoid situations where they are worried they might fail.
完美主義者還有可能因爲失敗而感到內疚,這通常會導致他們迴避那些可能讓自己失敗的情況。
在201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研究者們研究了完美主義和抑鬱症長久以來的關聯。

他們發現那些完美主義傾向更高的人更有可能發抑鬱症,也就是說完美主義可能是抑鬱症的風險因素。

那麼,怎樣才能對抗完美主義呢?

心理學家們指出,那些深受完美主義之苦的人首先需要明白:放棄完美主義並不等同於失敗。

In fact, because mistak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learning and growing, embracing imperfection can actually help us in the long run.
錯誤是成長與學習當中的重要一環,所以擁抱自己的不完美反而能讓你在更長遠的時間尺度上走得更遠。
心理學家建議,可以用所謂的“成長性思維模式”(growth mindset)來替代完美主義。

Researcher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have found that cultivating a growth mindset is a crucial way to help us learn from our failures.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者發現,採用成長性思維模式能夠讓我們更好地從自己的錯誤中學習。
Unlike those with fixed mindsets (who see their skill levels as innate and unchangeable), those with growth mindsets believe they can improve their abilities by learning from their mistakes.
那些採用“固定式思維模式”的人認爲自己的能力是天生的、固定的,而那些採用成長性思維模式的人則不同,他們認爲自己可以通過從錯誤中學習來提高自己的能力。
另一個對抗完美主義的方法是:你可以試圖培養所謂的“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

To understand self-compassion, think about how you would respond to a close friend if they made a mistake. Odds are, you’d probably respond with kindness and understanding, knowing that your friend meant well.
所謂的自我同情就是:想象一下當你的朋友犯錯的時候你會怎麼辦,你很有可能會友善地表示理解,因爲你知道他們的初衷是好的。
簡單講就是,當我們自己犯錯的時候,我們應該對自己好一點、承認犯錯是我們作爲人的一部分,這樣可以避免自己被負面情緒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