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閱讀理解 > 《無問西東》:謹以此篇獻給珍貴的你

《無問西東》:謹以此篇獻給珍貴的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2K 次

今天的英語賞析便取自這段泰戈爾1924年造訪清華園時的演講,徐志摩擔當翻譯。

泰戈爾清華演說節選

《無問西東》:謹以此篇獻給珍貴的你

What a delight it may be for you, and what a responsibility, this belonging to a period which is one of the greatest in the whole history of man!
你們正可以自負,同時也應得知道你們的責任,如今你們生長在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時期裏,

We realize the greatness of this age dimly, in the light of this glowing fire of pain, in the suffering that has come upon us, a suffering that is world-wide; we do not even know fully what form it is going to take.
我們從我們的苦惱與痛楚的火焰裏隱隱地辨論出這時代的偉大。這苦痛是普遍的,我們還不十分知道前途是何等的光景。

The seed, in which life remains self-contained, does not know its complete truth.
保持着生命的全部的種子,並不知道他包含着的完全的真理,

Even when the sheath bursts, it is not known in what shape its life will manifest itself, what fruit the branches will bear.
就在那莖籜豁裂的俄頃我們也不能斷定這裏面生命將會滋長成什麼方式,更無從知道他將來結成什麼果實。

I am tired and old. This is perhaps my last meeting with you.
我是倦了,我年紀也大了。我也許再不能會見你們了。這也許是我們最後的一次集會。

With all my heart I take this occasion to entreat you not to be turned away by the call of vulgar strength, of stupendous size, by the spirit of storage, by the multiplication of millions, without meaning and without end.
因此我竭我的至誠懇求你們不要錯走路,不要惶惑,千成不要理會那惡俗的力量的引誘,誕妄的巨體的叫喚,擁積的時尚與無意識,無目的的營利的誘惑。
賞析:

泰戈爾在演講中說:“人類的文明正等着一個偉大的圓滿,等着她的靈魂的純美的表現。這是你們的責任,你們應得在這個方向裏盡你們的貢獻。可現在,已經少有人這樣說話了。

這篇演講沒有事先準備,而是即興發揮。它不似許多有底稿的演講那般邏輯嚴密,“首先、其次”幾乎沒有出現在文中。更多的是從一而終縈繞的詩性,泰戈爾作爲舉世聞名的詩人,遣詞造句的功力自然不俗。

抑揚頓挫,如何調動聽衆的情緒都在他的話裏,像選段的開始就連用了兩個what a +名詞的感嘆句式聚攏學生的注意力。下一句話的主幹部分是we realize the greatness of this age dimly,兩個in引導的介詞短語作狀語;而a suffering that is world-wide則是第二個介詞短語裏suffering的同位語,同時包含that引導的定語從句。

譯文的處理則是狀語提前,謂語和賓語部分後置,“我們從我們的苦惱與痛楚的火焰裏隱隱地辨論出這時代的偉大”。

說到這兒, 不得不感慨徐志摩的譯文,與泰戈爾的演講相得益彰,比如將when譯作“俄頃”。如今的譯界十分推崇詩人譯詩,這樣才能更好地凸顯原文的意境。只需看這篇演講,就能瞭解一二。

泰戈爾的本次演講儘管仍堅持批判物質文明,宣揚精神文明,但語氣相對此前歷次演講,已大爲緩和,語氣中也多了一份惆悵與無奈。“I am tired and old. This is perhaps my last meeting with you.”這一句裏難掩傷感,隨後,他重申了對學生的期待。

With all my heart I take this occasion to entreat you…的正常語序應該是I take this occasion to entreat you…with all my heart。但這裏卻以With all my heart開頭,強調其至誠,提出一系列需要對抗的事物: 世俗與千百種誘惑。如斯期待,對當時的學生而言,是一份珍貴的禮物。

泰戈爾並沒有使用太過生澀的詞語和複雜的句式,但很多時候,文字的選擇已經浸潤在他的習慣裏。

這次演講是當時中印文化交流史裏一次極有意義的活動,清華學子引之爲榮幸,衆多知名學者亦陪伴在側。

時隔近一個世紀再看這段話,感喟不亞於當時。對於習慣於隨波逐流、擅長妥協的當代人而言,“責任”、“信仰”、“真理”…這些詞太虛無縹緲。也很少再去追捧它們了。

電影裏沈母勸阻兒子當兵時曾說:怕他沒想好怎麼過這一生,命已經沒了。

但很顯然,沈光耀想好了,爲戰火燎原的土地、爲食不果腹的幼童、爲渴盼回家的戰友,他選擇承擔“爲萬世開太平”的責任。

回到如今,我們是否已經想好如何過這一生:既安於眼前利益,又隱隱期待“詩和遠方”,如此的周而復始,已經成了大多人與這時代抗爭的模樣。

《無問西東》是個好故事嗎?每個人的解讀都不一樣,口碑兩極分化。但須承認,總會有一個瞬間擊中自己,熱淚盈眶也好、五味雜陳也罷,總歸是我們所向往的,也是我們所缺少的。

它想要大聲疾呼的,是人文光芒,是家國天下,是比利益更寬厚的話題。“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如果曾有人這樣活過,我們爲什麼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