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英美文學本科論文

英美文學本科論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2W 次

英美文學是大學英語學習過程中重要的課程學習內容。儘管英美文學教學的實施往往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但是卻具有一定程度的深遠意義。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英美文學本科論文,供大家參考。

英美文學本科論文

  英美文學本科論文範文一:西方文化對英美文學英漢翻譯的影響

一、英美文學作品中的西方文化以及英漢翻譯

(一)《聖經》故事方面

英美國家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都會受到宗教的影響,特別是基督教思想影響非常深遠、廣泛。通常西方人會把《聖經》作爲他們的生活道德準則,《聖經》的內容深深地融入到西方文化中。在西方人的文學藝術以及日常語言中也會廣泛應用到《聖經》故事。比如,“Godforbid”“Oh,heavens”“forGod?ssake”等已經成爲西方人的口頭常用語。實際上,《聖經》不單單是基督教的一部正式經典,而且也是一部內容、思想的經典文學作品。英美文學家常常爲了豐富寫作題材,進而巧妙地引用《聖經》中的詞句、人物或者典故。比如,“Absalom?shair”,本意是指押沙龍的頭髮,潛臺詞是“美麗反而是一種致命傷”;“Manna”在《聖經》中賜給以色列以及摩西人的食物,潛臺詞是代表意外收穫。聖經的典故以及故事也被常常應用於英美文學作品中,其中英國詩人就是一個很好的代表,他的《力士參孫》《復樂園》及《失樂園》中都採用了《聖經》裏的典故。

(二)詞彙代表的不同文化內涵

文化和詞彙密切相關,每個民族的語言詞彙中都可以看出這個民族的風俗民情、政治制度、經濟、歷史、地理及文化藝術等,但是如果文化背景不同的話,相同的詞彙代表的涵義也會有所差異。就日常生活稱呼語而言就有很大的文化差異,比如,我們中國一直以來都有“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在漢語中主要用“老”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尊敬,常常也會使用“老王”“李老”或者“老先生”。對於中國文化而言,年長通常代表着智慧、經驗、身份,但是西方文化中,將“Old”這個詞彙表示過時、落後於潮流等意思。並且在西方,年齡是個人的重要隱私信息,尤其是西方的女性非常忌諱他人詢問其年齡。因此,西方人一般不會叫對方“oldpeople”“grandma”等,通常會直呼其名。其次,中西文化的差異同樣體現在顏色詞彙方面,從而影響顏色詞彙含義大大不同。如,漢語常常會用“眼紅”體現嫉妒的情感,用“走紅”表示非常受歡迎,但是英語會用“begreenwithenvy”表達嫉妒,“red”這個單詞僅代表“負債”“赤字”的含義,而不帶有感情色彩,採用“blacktea”表示紅茶。

二、有效處理文化因素對於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影響

在西方文學中,西方文化被良好地體現出來,而翻譯則可以爲中國讀者提供一個更方便、準確瞭解西方文化的途徑和方法,正確合理地翻譯西方文學作品,使中國的讀者可以快捷地掌握和學習西方文化知識,掌握西方文化精髓。但是文化差異是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一個重大阻礙。如果從譯法的層面分析,可以將翻譯分成意譯、直譯兩種方式,翻譯家的風格也可以概括爲“異化”“歸化”兩種。異化翻譯和歸化翻譯並不是對立的,在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過程中,無論應用“異化”策略還是“歸化”策略都會有一定的覆蓋、交叉情況,因此在實際翻譯的過程中應該採用異化、歸化相互融合的方式。如果因爲語言文化的不同差異導致詞句語義空缺,可以採用“並行法”進行翻譯。比如,在影視片名翻譯中,WaterlooBridge是一部非常著名的電影,翻譯者並沒有僅僅採用“異化”翻譯方法直接翻譯成“滑鐵盧橋”,而是翻譯成《魂斷藍橋》。這樣可以更好地表達影片中的一些悲傷情節,也可避免受衆誤以爲是拿破崙失敗的滑鐵盧戰場。其實,片名“WaterlooBridge”也就是英國倫敦的滑鐵盧橋,爲了以防觀衆誤解,因此借用了我國《太平廣記》中描述的“藍橋相會”傳說,把“滑鐵盧橋”翻譯成“藍橋”,這樣不僅點明瞭愛情主題,也將原名中的“橋”保留了下來,同時也通過“斷橋”暗示了影片的悲劇色彩。由此可見,有機結合“異化”和“歸化”的翻譯方法不僅可以將原名的基本形式保留下來,也可以將影片的主要內容真實地傳達出來,更加合理。反而如果單獨採用異化或者歸化的翻譯方法,都不能完全地傳達出原文的信息,不利於雙方的文化交流。

三、結語

綜上所述,英美文學作品的英漢翻譯者不僅應該擁有紮實、深厚的雙語語言知識,掌握基本的翻譯技巧,同時更應該全面地掌握西方文化。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各個方面都滲透着西方文化,翻譯者平時應該多注意學習、積累西方文化知識,選擇一種符合中國文化背景的翻譯形式,使廣大中國讀者能夠真正地品味英美文學作品的魅力。

  英美文學本科論文範文二:英美文學導入對英語教學的影響研討

英美文學導入作爲一種新的導入模式,可以拓寬大學英語的教學模式,符合《要求》中集多種教學模式的需要.另外,我國普通高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學生大都是理科生,在高中階段把注意力集中在數理化和生物的學習上,對英美文學知識的瞭解相對較少,《要求》中提出大學英語教學要提高學生的綜合文化素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有必要融入英美文學導入,使學生更多地瞭解英美文學知識和西方文化,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其綜合文化素養.目前,我國普通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在學習期間都學習過英美文學,其中一些教師在研究生階段的研究方向就是英美文學.教師掌握豐富的英美文學知識,有能力在導入中融入該方面的知識.所以,從大學英語教學要求、學生的求知慾和教師能力幾方面來看,英美文學導入融入大學英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受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學感、疲憊感和焦慮感,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而文學導入“可以減輕學習者的焦慮感,以利於語言習得”[2].英美文學導入可幫助學生擺脫傳統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單一的負面影響,對新時代的大學英語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一門學科感興趣時,即使沒有家長、教師的督促,學生也會對這一學科不斷地探索和學習,從中獲得學習這一學科的樂趣.目前,我國大多數學生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學習英語,到大學一年級基本學習了十年英語,多數學生已經對英語產生厭倦感.所以,讓學生繼續學習英語的最好辦法就是不斷提高他們對英語的興趣.英美文學方面的知識在高中階段接觸得較少或只接觸一些淺顯的內容,在導入中加入英美文學內容會使學生們覺得很新穎,從而能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老師講解並提高學習興趣.在《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一冊第七單元“FacetoFacewithGuns”中有一個句子:Turingthosepa-gesandstudyingtheirphotographsislikeflowingonthesadcurrentthat,likeBlake’sThames,seemsto“markineveryface,marksofweakness,marksofwoe[3]”.這句話實際上引用了美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威廉•布萊克的著作《倫敦》中的詩句,教師可以通過對浪漫主義時期的詩歌特點對《倫敦》進行分析,可以增強學生對詩歌的欣賞能力和對課文中句子的準確理解.《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六單元中,SectionA部分的文章標題是“AsHisNameIs,SoIsHe!”,有的教師會根據文章標題從人名的角度進行導入,但如果從文學角度進行導入會更加激發學生們的興趣.這個標題實際上出自《聖經》箴言第七章,原句是“Asamanthinkethinhisheart,soheis.”教師可以從《聖經》這個角度進行導入,學生基本都聽說過《聖經》,但瞭解得不是很多,教師可以給學生們介紹《聖經》中伊甸園、諾亞方舟、出埃及記等著名的故事.另外,《聖經》不僅是基督教的經典,也是西方文學的源頭,許多英美文學中的著名作品都與《聖經》有關.綜合考察這些受《聖經》影響的文學作品,我們會發現,文學作品對聖經典故的運用非常靈活多樣.就聖經典故的類型而言,就有語典、人典、事典、意象、結構模式、觀念等諸多種類[4].霍桑的《紅字》、梅爾維爾的《白鯨》、斯坦貝克的《憤怒的葡萄》和福克納的《喧譁與騷動》等許多英美文學經典作品中的對白、典故和意象都源自《聖經》.通過從《聖經》角度進行導入,學生們可以瞭解《聖經》與文學作品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並增加對英美文學和英語的學習興趣.

2有助於學生了解西方文化

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時,學生們可以從中瞭解更多的西方文化,在國際交流中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文化衝突.《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中出現了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英國詩人威廉•華茲華斯、約翰•彌爾頓和美國作家大衛•梭羅,教師可以從他們的作品作爲切入點進行導入,用這些作品幫助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教師也可從課文中出現的單詞進行導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冊第四單元中出現了colony這個單詞,學生們看註釋都知道它是“殖民地”的意思,教師可以從文學角度進行導入,歐洲的清教徒移民在北美先後建立十三塊殖民地,美國文學深受清教主義的影響,清教主義對美國文學的影響就如儒家思想對中國文學的影響一樣深遠,歷史學家巴斯認爲,沒有對美國清教思想的瞭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國社會[6].清教徒提倡的謙卑、誠實、勤奮、節儉以及在艱難環境下的樂觀精神也對美國社會產生深遠影響,清教主義奠定了美國民主並塑造了美國人民的性格,美國人的勤奮、節儉和樂觀與清教主義是分不開的.同時,很多美國作家在創作中深受清教主義的影響,這些作家的作品文風簡樸,語言清新、直接.所以,通過對清教主義的講解,有助於學生從根源上了解美國人的性格,有助於對西方文化有更深層次的瞭解.

3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隨着時代的發展,我國高等教育需要培養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相結合的人才,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果學生只注重科學知識而忽視其人文素質的培養,將會成爲一個只擁有知識而沒有智慧的人.人文素質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精神方面的修養.《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二冊第七單元“LightenYourLoadandSaveYourLife”中出現了本•富蘭克林,教師可以把富蘭克林作爲導入的對象.富蘭克林不僅是政治家、科學家,還是著名的文學家,在他的《自傳》中,富蘭克林爲自己規定了十三條需要培養的美德,包括節制、沉默寡言、生活秩序、決心、簡樸、勤勉、誠懇、公正、適度、清潔、貞潔和謙虛等.這十三條美德對當今的大學生提高人文素質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富蘭克林爲典範,在日常生活中以十三條美德要求自己.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們對這些美德進行自由討論,相互交流,並對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不良現象進行評價,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所以,英美文學導入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重要手段.

我國高等院校,特別是理工科院校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瞭解得相對匱乏,同時大學英語教學的導入方法也比較單一.所以,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利用英美文學知識進行導入,既可以解決課堂導入的單一問題,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對英美文學知識的瞭解,有助於他們瞭解西方文化並提高其人文素質,這符合我國高等教育培養全面人才的發展需要,滿足21世紀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