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茶葉的種類有哪些

茶葉的種類有哪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1W 次

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曆代茶人富有創造地開發了各種各樣的茶類,外加茶區分佈廣泛,茶樹品種繁多,製茶工藝不斷革新,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茶類。而目前世界上還沒有統一規範的分類方法,有的根據製造方法不同劃分,有的根據茶葉外形來劃分,有的按初、精製情況劃分。
當然,在衆多的茶類劃分中,運用最廣泛、最權威、認知度最高的當屬中國六大茶類,即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黃茶。

茶葉的種類有哪些

綠茶
綠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一類,全國有18個產茶省,主要產地爲安徽、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我國綠茶花色品種之多居世界之首,佔世界茶葉市場綠茶貿易量的80%左右。綠茶的基本工藝流程分殺青、揉捻、乾燥三步驟。


殺青方式有加熱殺青和熱蒸殺青兩種,以蒸青汽殺青製成的綠茶稱“蒸青綠茶”。乾燥以最終乾燥方式不同有炒幹、烘乾和曬乾之別,最終炒乾的綠茶稱“炒青”,最終烘乾的綠茶稱“烘青”,最終曬乾的綠茶稱“曬青”。
多年來的研究發現,衆多茶類中綠茶最保健。市場上常見的名優綠茶有西湖龍井、黃山毛峯、洞庭碧螺春、南京雨花茶等。
中國綠茶十大名茶是西湖龍井、太湖碧螺春、黃山毛峯、六安瓜片、君山銀針、信陽毛尖、太平猴魁、廬山雲霧、四川蒙頂、顧渚紫筍茶。
紅茶
紅茶基本工藝流程是萎凋、揉捻、發酵、乾燥。紅茶紅湯紅葉的品質特點主要是經過“發酵”形成的。


所謂發酵,其實質是茶葉中原先無色的多酚類物質,在多酚類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氧化以後形成了紅色的氧化聚合物——紅茶色素。這種色素一部分能溶於水,沖泡後形成了紅色的茶湯,一部分不溶於水積累在葉片中,使葉片變成紅色,紅茶的紅湯紅葉就這樣形成了。
我國紅茶最早出現的是福建崇安一帶的小種紅茶,以後發展演變產生了工夫紅茶。1875年,工夫紅茶製作方法由福建傳至安徽祁門一帶,繼而江西、湖北、四川、臺灣等省大力發展工夫紅茶。工夫紅茶是我國傳統的出口茶類,遠銷東歐、西歐等60多個國家和地區。
產於安徽的祁紅和雲南的滇紅早已名揚海外,享有盛譽。中國著名的紅茶還有湖北宣紅、四川川紅等。
市場上主要的紅茶有祁紅、滇紅、川紅、金駿眉、坦洋工夫、汪洋工夫等。
青茶
青茶也叫烏龍茶,屬半發酵茶。是介於不發酵茶(綠茶)與全發酵茶(紅茶)之間的一類茶,其外形色澤青褐。

烏龍茶
烏龍茶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傳統工藝的烏龍茶,葉片中間呈綠色,葉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湯色黃紅,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郁,具有獨特的韻味。烏龍茶主要產自福建、廣東、臺灣三省,因品種上的差異,烏龍茶分爲閩北烏龍、閩南烏、廣東烏龍和臺灣烏龍四類。
閩北烏龍:產於福建省武夷山一帶,主要有武夷巖茶、閩北水仙、閩北烏龍。
閩南烏龍:閩南是烏龍茶的發源地,由此傳向閩北、廣東和臺灣。產於福建南部的烏龍茶,最著名、品質最好的是安溪鐵觀音。
廣東烏龍:主要有廣東潮州地區所產的鳳凰單樅和鳳凰水仙最出名。
臺灣烏龍:主要有凍頂烏龍、阿里山烏龍、文山包種、東方美人等。
黑茶
黑茶的基本工藝流程是殺青、揉捻、渥堆、乾燥。黑茶一般原料較粗老,加之製造過程中往往堆積發酵時間較長,因而葉色油黑或黑褐,故稱黑茶。黑茶主要供邊區少數民族飲用,所以又稱邊銷茶。黑毛茶是壓制各種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各種黑茶的緊壓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維吾爾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寧可一日無食,不可一日無茶”之說。

黑茶因產區和工藝上的差別有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廣西六堡茶、四川邊茶等。
白茶
白茶屬輕微發酵茶,基本工藝過程是萎凋、曬乾或烘乾。白茶常選用芽葉上白絨毛多的品種,如福鼎大白茶,芽壯多毫,製成的成品茶滿披白毫,十分素雅,湯色清淡,味鮮醇。具有天然香味,茶分大白、水仙白、山白等類,故名白茶。其中以銀針白毫,最爲名貴,特點是遍披白色茸毛,並帶銀色花澤,湯色略黃而滋味甜醇。

白茶主要產於福建省的福鼎、政和、松溪和建陽等。
市場主要的白茶有白毫銀針、白牡丹等。
黃茶
黃茶的加工工藝爲殺青、揉捻、悶黃、乾燥。黃茶品質特點是“黃湯黃葉”,這是製茶過程中進行悶堆渥黃的結果。
黃茶主要的代表名茶有蒙頂黃芽、黃山黃芽、君山銀針等。
以上是中國的六大茶類,以這些基本茶類作原料進行再加工以後的產品統稱再加工茶類。主要有花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等。總之,中國茶類繁多,消費者可以結合自己的愛好和不同的季節,選擇適合於自己的茶。 作者:夏一文
其它茶葉類別:
花茶:
花茶是成品綠茶之一。將香花放在茶胚中窨制而成。常用的香花有茉莉、珠蘭、玳玳、玫瑰、柚花等。以福建、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爲主要產地。蘇州茉莉花茶,是花茶中的名品;福建茉莉花茶,屬濃香型茶,茶湯醇厚,香味濃烈,湯黃綠,鮮味持久。
磚茶:
磚茶屬緊壓茶。用綠茶、花茶、老青茶等原料茶經蒸制後放入磚形模具壓制而成。主要產於雲南、四川、湖南、湖北等地。磚茶又稱邊銷茶,主要銷售邊疆、牧區等地。
各種茶類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周朝:茶鮮葉曬乾或陰乾收藏,與現在白茶製法相同;東漢:茶鮮葉搗碎製成餅茶;唐朝:茶鮮葉先蒸後搗碎,製成團塊茶,因技術掌握不同,出現了黃茶、綠茶和黑茶;北宋:發明蒸青散茶;南宋:發明炒青散茶;明朝;發明紅茶製法;清朝:發明青茶製法。至此分爲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六大類。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名優茶多達千種,其中獲得省級以上名茶稱號的有四百多種。名優綠茶品種最多(產量佔名優茶總產量的80%以上,其次是青茶和白茶,在再次爲黃茶,黑茶最少。
名茶主要形狀有扁形、針形、片形、捲曲形、牙形、尖形、圓形、蘭花形、條形等九大類);共同特點是:茶樹品種優良,原料細嫩,採摘精細,加工精湛,形質優異,風格獨特。

茶主要可以按以下幾種方法分類:
按茶的顏色分類
按茶葉的發酵程度分類
按焙火程度來分類
按採茶的季節不同分類
按萎凋程度不同來分類
我們在茶葉商店總是見到五花百門的茶葉名稱,令人眼花繚亂。其實名稱多樣化是各產茶地及各產茶商刻意造成的。有的根據茶葉形狀的不同而命名,如珠茶、銀針等等;有的結合產地的山川名勝而命名,如西湖龍井、普陀佛茶等等;有的根據傳說和歷史故事見命名,如大紅袍、鐵觀音等等。
按茶的顏色分類
雖然中國茶葉的分類尚無統一的方法,但比較科學的分類是依據製造方法和品質上的差異來劃分的,特別是根據各種茶制近中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由淺入深而將各種茶葉歸納爲六大類,即是綠茶、黃茶?、白茶、青茶、黑茶和紅茶。綠茶茶多酚氧化最輕,紅茶氧化最重。這六大茶類被稱爲基本茶類。

綠茶
炒青綠茶:
眉茶(炒青、特珍、珍眉、風眉、秀眉、貢熙...)
珠茶(珠茶、雨茶、秀眉...)
細嫩炒青(龍井、大方、碧螺春、雨花茶、松針...)
烘青綠茶:
普通烘青(閩烘青、淅烘青、蘇烘青...)
細嫩烘青(黃山毛峯、太平猴、華頂雲霧...)
曬青綠茶:(滇青、川青、陝青...)
蒸青綠茶:(煎茶、玉露...)
白茶:
白葉茶(白牡丹、貢眉...)
黃茶:
黃芽茶(君山銀針、蒙頂黃芽...)
黃小茶(北港毛尖、潙山毛尖、溫州黃湯...)
黃大茶(霍山黃大茶、廣東大葉青...)
青茶:
閩北烏龍(武夷巖茶、水仙、大紅袍、肉桂...)
閩南烏龍(鐵觀音、奇蘭、水仙、黃金桂...)
廣東烏龍(鳳凰單樅、鳳凰水仙、嶺頭單樅...)
臺灣烏龍(凍頂烏龍、包種、烏龍...)
黑茶:
湖南黑茶(安化黑茶...)
滇桂黑茶(普洱茶、六堡茶...)
紅茶:
小種紅茶(丘山小種、煙小種...)
工夫紅茶(滇紅、祁紅、川紅、閩紅...)
紅碎茶(葉茶、碎茶、片茶、末茶)
再加工茶類:
用這些基本茶類的茶葉進行再加工,如窨花後形成花茶、蒸壓後形成緊壓茶、浸提萃取後製成速溶茶、加入果汁形成果味茶、加入中草藥形成保健茶、把茶葉加入飲料中製成含茶飲料。因此再加工茶類也有六大類,即花茶、緊壓茶、萃取茶、果味茶、藥用保健茶和含茶飲料。

鐵觀音
花茶(茉莉花茶、珠圭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
緊壓茶(黑磚、茯磚、方茶、餅茶...)
萃取茶(速溶茶、濃縮茶...)
果味茶(荔枝紅茶、檸檬紅茶、獮猴桃茶...)
藥用保健茶(減肥茶、杜仲茶、甜菊茶...)
含茶飲料
按茶葉的發酵程度分類
茶青(俗稱茶菜)從採摘下來到殺菁這段期間內,在日光萎凋(或熱風萎凋),“室內萎凋與攪拌”等過程中,發酵就一直在進行,爲了適合各地的習慣而可分成不發酵的綠茶類、半發酵酵的青茶類,與全發酵的紅茶類、後發酵的黑茶。
茶葉中發酵程度的輕重不是絕對的,當有小幅度的誤差,依其發酵程度大約紅茶 95%發酵,黃茶85%發酵,黑茶80%發酵,烏龍茶 60~70%發酵,包種茶
30~40%發酵,青茶15~20%發酵,白茶約5~10%發酵,綠茶完全不發酵。而青茶之毛尖並不發酵,綠茶之黃湯反有部份發酵。
國際上較爲通用之分類法,是按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後發酵茶來作簡單分類。

1.發酵茶(學名:綠茶類):
龍井、碧螺春、明前蝦目(又名珠芽)、珠茶、眉茶、煎茶和一般綠茶。
2.半發酵茶(部份發酵茶)(學名:青茶類):
a.輕發酵茶(又通稱“包種茶類”):白茶、文山包種茶(清茶)、宜蘭包種、南港包種、香片、明德茶、凍頂茶、松柏長青茶、鐵觀音、武夷、水仙。
b.重發酵茶:烏龍茶。
注意:俗稱半發酵茶爲“烏龍茶”。真正的“烏龍茶”則是東方美人茶,即白毫烏龍茶,或又稱椪風茶,然而俗稱之烏龍茶其實皆已混淆。
3.全發酵茶(學名:紅茶類):
按品種分:小葉種紅茶、阿薩姆紅茶(大葉種)
按形狀分:條狀紅茶、碎形紅茶和一般紅茶。
4、後發酵茶:(學名:黑茶類)
普洱茶:普洱茶它的前加工是屬於不發酵茶類的做法,再經渥堆後發酵而製成,它是屬於黑茶類。
按焙火程度來分類
發酵程度的分類在說明茶葉的整體學稱與各種茶的歸屬,而依茶菁焙火的「次數及時間」的長短來說明半發酵茶的俗稱。
焙火程度──俗稱
輕  火──生茶
中  火──半熟茶
重  火──熟茶
所謂的青茶類系泛指半發酵茶,所以青茶可依發酵與焙火程度的不同,而製成俗稱的生茶或熟茶;也就是說同樣是凍頂茶,如果發酵、焙火重些就可類似熟茶,反之,是生茶或半生茶,只是各種茶皆有其習慣製成的特殊風味罷了。
按採茶的季節不同分類
茶隨着自然條件的變化也會有差異,如水份過多,茶質自然較淡;孕育時間較長,接受天地賜予自較豊腴,所以隨着不同季節制造的茶,就有了春茶、夏茶、秋茶、冬茶等不同。
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特別是氨基酸及相應的全氮量和多種維生素,不但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蹭鼻,富保健作用。
夏季天氣炎熱,茶樹新梢芽葉生長迅速,使得能溶解茶湯的水浸出物含量相對減少,特別是氨基酸及全氮量的減少,使得茶湯滋味、香氣多不如春茶強烈。
由於帶苦澀味的花青素、咖啡因、茶多酚含量比春茶高,不但使紫色芽葉增加,色澤不一,而且滋味較爲苦澀。
秋季氣候條件介於春夏之間,茶樹經春夏二季生長、摘採,新梢芽內含物質相對減少,葉片大小不一,葉底發脆,葉色發黃,滋味、香氣顯得比較平和。
冬茶、秋茶採完氣候逐漸轉涼,冬茶新梢芽生長緩慢,內含物質逐漸堆積,滋味醇厚,香氣濃烈。

a.春茶:俗稱春仔茶或頭水茶,依時日又可分早春、晚春、(清)明前、明後、(谷)雨前、雨後等茶(孕育與採摘期:冬茶採摘結束後至5月中旬,所佔總產量比例:35%)
b.第一次夏茶:頭水夏仔或二水茶(5月下旬至6月下旬,17%)
c.第二次夏茶:俗稱六月白、大小暑茶、二水夏仔(7月上旬至8月中旬,18%)
d.第一次秋茶:秋茶(8月下旬至9月中旬,15%)
e.第二次秋茶:白露筍(9月下旬至10月下旬,10%)
f.冬茶:冬片茶(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5%)
一般人多喜春茶,價格也較高,但並非每種茶都以春茶最優,如烏龍茶就以夏茶爲優,紅茶亦然,因夏季氣溫較高,茶葉中的兒茶素等合量較多,茶芽也較肥大,白毫濃厚。
按萎凋程度不同來分類
萎凋,是茶葉在殺青之前消散水份的過程,分爲日光萎凋與室內萎凋。萎凋不一定會產生髮酵,製茶過程中,靜置而不去攪拌或促使葉緣細胞膜破裂產生化學變化則將不會引發發酵現象。
一般而言綠茶是不萎凋不發酵;黑茶則是不萎凋後發酵;而黃茶是不萎凋不發酵(黃茶是殺青後悶黃再補足發酵的);白茶爲重萎凋不發酵;青茶、包種茶、烏龍茶爲萎凋部份發酵茶。
各種茶類的特色
綠茶:茶幹色綠,清湯綠葉,具清香或熟慄香、甜花香,滋味鮮醇。
紅茶:紅湯紅葉,色澤烏黑油潤,沖泡後具有甜花香或蜜糖香。
青茶:烏龍茶:外型條索粗壯,色澤青灰有光,茶湯金黃,香氣馥郁芬芳,花香明顯,葉底綠葉紅鑲邊。

鐵觀音:外型條索圓結,呈螺旋狀,顆粒重實,色澤砂綠,茶湯金黃,花香明顯,滋味入口微苦後轉甘,耐沖泡。
白茶:毫色銀白,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
黃茶:黃湯黃葉,多數芽葉細嫩,顯毫。
黑茶:色澤黑褐,湯色橙黃至暗褐色,有松煙香。
七大類茶中的綠茶有:
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峯、六安瓜片、太平猴魁、安吉白茶、竹葉青
.綠茶:茶是不經過發酵的茶,即將鮮葉經過攤晾後直接下到一二百度的熱鍋裏炒制,以保持其綠色的特點。

主要花色有:西湖龍井茶、日照綠茶、雪青茶、碧羅春茶、黃山毛峯茶、廬山雲霧、六安瓜片、蒙頂茶、太平猴魁茶、顧渚紫筍茶、信陽毛尖茶、竹葉青、都勻毛尖、平水珠茶、西山茶、雁蕩毛峯茶、華頂雲霧茶、涌溪火青茶、敬亭綠雪茶、峨眉峨蕊茶、都勻毛尖茶、恩施玉露茶、婺源茗眉茶、雨花茶、莫幹黃芽茶、五山蓋米茶、普陀佛茶、西農毛尖。
綠茶種類1.西湖龍井2.黃山毛峯3.洞庭碧螺春4.蒙頂茶5.顧渚紫筍6.桂平西山茶7.南京雨花茶8.太平猴魁9.廬山雲霧10.六安瓜片11.惠明茶12.平水珠茶13.徑山茶14.涌溪火青15.休寧松蘿16.老竹大方17.敬亭綠雪18.婺源茗眉19.安化松針20.高橋銀峯21.午子仙毫22.信陽毛尖23.峨眉竹葉青24.仙人掌茶25.恩施玉露26.泉崗煇白27.天尊貢芽28.峽州碧峯29.日鑄雪芽30.雲峯與蟠毫31.婺州舉巖32.寶洪茶33.南安石亭綠34.天山綠茶35.都勻毛尖36.眉茶37.碣灘茶38.秦巴霧毫39.紫陽毛尖40.漢水銀梭41.狗牯腦42.上饒白眉43.仰天雪綠44.永川秀芽45.鳩坑毛尖46.安吉白片47.雙龍銀針48.開化龍頂49.江山綠牡丹50.南糯白毫51.遵義毛峯52.古勞茶53.南山白毛茶54.桂林毛尖55.覃塘毛尖56.無錫毫茶57.金壇雀舌58.前峯雪蓮59.南山壽眉60.瑞草魁61.九華毛峯62.舒城蘭花63.天柱劍毫64.嶽麓毛尖65.東湖銀毫66.桂東玲瓏茶67.古丈毛尖68.獅口銀芽69.湘波綠70.河西圓茶71.五蓋山米茶72.郴州碧雲73.黃竹白毫74.建德苞茶75.江華毛尖76.天目青頂77.雙井綠78.雁蕩毛峯79.東白春芽與太白頂芽80.普陀佛茶81.井崗翠綠82.小布巖茶83.麻姑茶84.瑞州黃檗茶85.龍舞茶86.新江羽絨茶87.周打鐵茶88.九龍茶89.山谷翠綠90.雪峯毛尖91.韶峯92.華頂雲霧93.車雲山毛尖94.雙橋毛尖95.龜山岩綠96.金水翠峯97.文君嫩綠98.峨眉毛峯99.蒙頂甘露100.青坡雪芽101.寶頂綠茶102.蘭溪毛峯103.峨蕊104.千島玉葉與清溪玉芽105.通天巖茶106.窩坑茶107.水仙茸勾茶108.雲林茶109.攢林茶110.隆中茶111.官莊毛尖112.牛抵茶113.南嶽雲霧茶114.餘姚瀑布茶115.遂昌銀猴116.盤安雲峯117.仙居碧綠118.松陽銀猴119.雲海白毫120.化佛茶121.大關翠華茶122.蒼山雪綠123.墨江雲針124.綠春瑪玉茶125.七境堂綠茶126.龍巖斜背茶127.蓮心茶128.貴定雲霧茶129.湄江翠片130.象棋雲霧131.凌雲白毫132.梅龍茶133.金山翠芽134.天池茗毫135.翠螺136.花果山雲霧茶137.蒸青煎茶
138.曬青

紅茶種類(一)工夫紅茶 1.祁門工夫2.滇紅工夫3.寧紅工夫4.宜紅工夫5.川紅工夫6.閩紅工夫7.湖紅工夫8.越紅工夫(二)小種紅茶 (三)紅碎茶

烏龍茶種類1.武夷巖茶2.武夷四大名樅3.武夷肉桂4.閩北水仙5.白毛猴6.八角亭龍鬚茶7.鐵觀音8.黃金桂9.永春佛手10.安溪色種11.鳳凰水仙12.臺灣烏龍13.臺灣包種 白茶種類1.銀針白毫2.白牡丹3.貢眉(壽眉)4.新工藝白茶 黃茶種類1.君山銀針2.蒙頂黃芽3.霍山黃芽4.北港毛尖5.鹿苑毛尖6.潙山白毛尖7.溫州黃湯8.皖西黃大茶9.廣東大葉青10.海馬宮茶 黑茶種類1.湖南黑茶2.老青茶3.四川邊茶4.六堡散茶5.普洱茶

緊壓茶種類1.沱茶2.竹筒香茶3.普洱方茶4.米磚茶5.黑磚茶6.花磚茶7.茯磚茶8.湘尖茶9.青磚茶10.康磚和金尖11.方包茶12.六堡茶13.圓茶(七子餅茶)14.餅茶15.緊茶16.固形茶
花茶種類1.茉莉花茶2.珠蘭花茶3.桂花茶4.金銀花茶5.白蘭花茶6.玫瑰花茶7.玳玳花茶 非茶之茶1.絞股藍茶2.杜仲茶3.松針米茶4.羅布麻茶5.人蔘茶6.菊花茶7.桑芽茶8.銀花茶9.桂花茶10.薄玉茶11.刺五茄茶12.蟲屎茶13.柿葉茶14.青豆茶15.玄米茶16.鍋巴茶17.老鷹茶18.老薑茶19.紅棗茶20.竹葉茶21.玉米鬚茶22.車前草茶23.丹蔘茶24.胖大海茶25.番瀉葉茶26.鉤藤茶
中國各種茶葉的沖泡方法
茶葉的沖泡,一般只要備具、備茶、備水,經沸水沖泡即可飲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發揮出來,沖泡得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據茶的不同特性,應用不同的沖泡技藝和方法才能達到。
不同茶類的沖泡方法
茶葉的沖泡技術包括三個要素:

紅茶壁紙 紅茶加麪包壁紙
綠茶的蓋碗泡法
1、名優綠茶的沖泡
細嫩綠茶的沖泡,要求茶具(茶杯或茶碗)潔淨,通常用透明度好的玻璃杯(壺)、瓷杯或茶碗沖泡。杯、碗內瓷質潔白,便於襯托碧綠的茶湯和茶葉。泡茶的水質要好。通常選用潔淨的優質礦泉水,也可用經過淨化處理的自來水。水的酸鹼度爲中性或微酸性,切勿用鹼性水,以免茶湯深暗。煮水初沸即可,這樣泡出的茶水鮮爽度較好。沏茶的水溫,要求在80℃左右最爲適宜,因爲優質綠茶的葉綠素在過高的溫度下易被破壞變黃,同時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也會在高溫下氧化使茶湯很快變黃,很多芳香物質在高溫下也很快揮發散失,使茶湯失去香味。茶與水的比例要恰當,通常茶與水之比爲1:50~1:6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60毫升)爲宜,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適中,口感鮮醇。沖泡的手法很有講究,要求手持水壺往茶杯中注水,採用“鳳凰三點頭”的手勢,使注入的熱水衝動茶葉,上下浮動,茶汁也易泡出。另外,在沖泡時常先注入少量熱水,使茶葉浸潤一下,稍後再注水至離杯沿1釐米~2釐米處即可。若待客,可將泡好茶的茶杯或茶碗,放入茶盤中,捧至客人面前,以手示意,請客人品飲。
2、紅茶的沖泡
紅茶的飲用方法,歸納起來大體分爲清飲法和調飲法兩類。清飲法,就是將茶葉放人茶壺中,加沸水沖泡,然後注入茶杯中細品慢飲。好的工夫條紅茶一般可沖泡2次~3次,而紅碎茶只能沖泡1次~2次。調飲法,是將茶葉放入茶壺,加沸水沖泡後,倒出茶湯在茶杯中再加奶或糖、檸檬汁、蜂蜜、香擯酒等,根據個人愛好,任意選擇調配,風味各異。調飲法用的紅茶,多數用紅碎茶制的袋泡茶,茶汁浸出速度快,濃度大,也易去茶渣。一般來說,品飲紅茶,選用茶具也很重要,以選用咖啡茶具較爲適宜。近年來在市面上流行一種臺式泡沫紅茶,其製法是紅茶經沖泡後將茶湯倒人調酒器中,加上蜂蜜等配料,然後上下、左右搖動幾十下,再倒人透明玻璃杯中品飲。由於茶湯含有皁素,形成泡沫,在透明杯中層次分明,十分美觀,品飲泡沫茶,別有情趣,特別是青年人更爲喜愛。泡沫紅茶始於臺灣,近期傳入大陸。
3、烏龍茶的沖泡
烏龍茶的品飲特點是重品香,不重品形,先聞其香後嘗其味,因此十分講究沖泡方法。從茶葉的用量、泡茶的水溫、泡茶的時間,到泡飲次數和斟茶方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1)茶葉的用量
沖泡烏龍茶,茶葉的用量比名優茶和大宗花茶、紅茶、綠茶要多,以裝滿紫砂壺容積的1/2爲宜,約重10克。
(2)泡茶水溫
烏龍茶採摘的原料是成熟的茶枝新梢,對水溫要求與細嫩的名優茶有所不同。要求水沸立即沖泡,水溫爲100度。水溫高,茶汁浸出率高,茶味濃、香氣高,更能品飲出烏龍茶特有的韻味。
(3)沖泡的時間和次數
烏龍茶較耐泡,一般泡飲5次~6次,仍然餘香猶存。泡的時間要由短到長,第一次沖泡,時間短些,約2分鐘,隨沖泡次數增加,泡的時間相對延長。使每次茶湯濃度基本一致,便於品飲欣賞。
(4)沖泡和斟飲
沖泡烏龍茶有專門的茶具。廣東、福建人喜愛用“烹茶四寶”——潮汕烘爐、玉書、孟臣罐、若深甌、潮汕烘爐是燒開水用的炭火爐;玉書爲燒開水的水壺,一般是扁形的薄瓷壺,約能容水20克;孟臣罐爲紫砂壺;若深甌是微型精製的白色小瓷杯。沖泡前先用開水將茶具(茶壺、茶杯、茶盤)淋洗一遍,以保持茶具潔淨,又利於提高茶具本身的溫度。當壺中置茶以後,沸水沿壺內壁緩緩衝入,在水漫過茶葉時,便立即將水倒出,稱之爲“洗茶”,洗去茶葉中的浮塵和泡沫,便於品其真味。洗茶後即第二次衝入沸水,水量以溢出壺蓋沿爲宜,蓋上壺蓋。沖水的方法應由高到低,且在整個泡飲過程中需經常用沸水淋洗壺身,以保持壺內水溫,充分泡出茶葉的香味。
斟茶方法也與泡茶一樣講究,傳統的方法是用拇、食、中指夾着壺的把手。斟茶時應低行,以防失香散味。茶湯按順序注入幾個小茶杯內,注量不宜過滿,以每杯容積的1/2爲宜,逐漸加至八成滿,使每杯茶湯香味均勻。
4、花茶的沖泡
花茶是融花香、茶味於一體的茶類,花茶的品飲雖重於香氣,但高檔毛峯花茶其形狀仍有很高的欣賞價值。品飲高檔名優花茶,通常選用透明的玻璃杯沖泡。茶葉用量與水之比爲1:50(即1克茶葉用水50毫升)。宜用85℃左右的沸水沖泡,時間3分鐘~5分鐘。沖泡次數以2次~3次爲宜。可透過玻璃杯欣賞茶胚精美別緻的造型,如沖泡的是特級茉莉毛峯花茶,可欣賞到毛峯芽葉在杯中徐徐展開,朵朵直立,上下沉浮,栩栩如生的景象,別有情趣。泡好後,先揭蓋聞香,鮮靈濃純,撲鼻而來。再嘗其味,花香茶味,令人精神振奮。中、低檔花茶,主要是聞香嘗味,一般選用潔淨的白瓷杯或白瓷茶壺沖泡,水溫要求100℃,沖泡5分鐘後即可斟飲。北方居家品飲花茶,常採用茶壺共泡分飲法,具有方便、衛生的特點,家人老小團聚,泡上一壺茶,一邊品飲,一邊拉家常,會給家庭增添溫馨氣氛。四川人品飲花茶,很有地方特色,常用一套三件頭茶具(茶碗、茶托、茶蓋)泡茶,邊飲品,邊擺“龍門陣”,悠然自得。
5、緊壓茶的沖泡
緊壓茶沖泡至今仍沿用古老的傳統方法。我國生產的緊壓茶大多爲磚茶,較爲堅實,加之原料較粗老,所以用開水沖泡難以浸出條計。飲用時必須先將磚茶搗碎,在鐵鍋或鋁壺中烹煮,而且有時在烹煮過程中,還要不斷攪拌,以使茶汁充分浸出。飲用緊壓茶的,多半是西藏、內蒙、新疆等地的兄弟民族,那裏多屬高原地區,氣壓低、水不到100℃就沸騰,如果用沖泡法沖泡磚茶,茶汁便不易浸出,所以緊壓茶需用烹煮法才能飲用。由於地區不同,民族不同,風俗不同,緊壓茶的調製方法也有所不同。
從各地區少數民族飲茶習俗可以看出,緊壓茶的調製方法與衆多其他茶的沖泡法至少有三點不同:一是飲用時先要將緊壓茶打碎;二是不宜沖泡,要用烹煮方法才能使茶汁浸出;三是烹煮時,大多加上佐料,採用調飲方式飲茶。
茶葉的起源與歷史:茶原爲中國南方的嘉木,茶葉是一種著名的保健飲品。中國漢族人飲茶,據說始於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在,中國漢族同胞還有民以茶代禮的風俗。三皇五帝時代的神農有以茶解毒的故事流傳,黃帝則姓姬名荼,荼即古茶字。茶屬於山茶科,爲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植物,植[2]株高達1-6米。茶樹喜歡溼潤的氣候,在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地區有廣泛栽培。茶樹葉子製成茶葉,泡水後使用,有強心、利尿的功效。茶樹種植3年就可以採葉子。一般清明前後採摘長出4-5個葉的嫩芽,用這種嫩芽製作的茶葉質量非常好,屬於茶中的珍品。茶與可可、咖啡並稱當今世界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中國在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稱很多,在公元前2世紀,西漢司馬相如的《凡將篇》中提到的“荈詫”就是茶;西漢末年,在揚雄的《方言》中,稱茶爲“蔎”;在《神農本草經》(約成於漢朝)中,稱之爲“荼草”或“選”;東漢的《桐君錄》(撰人不詳)中謂之“瓜蘆木”;南朝宋山謙之的《吳興記》中稱爲“荈”;東晉裴淵的《廣州記》中稱之謂“皋蘆”;唐陸羽在《茶經》中,也提到“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茶本爲一種植物,可食用、解百毒、長品易健康、長壽,經長久發展至今,茶品要順爲最佳、所以就有一句茶乃天地之精華,順乃人生之根本。因此道家裏有茶順即爲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