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閱讀理解 > 眼角膜捐贈大國斯里蘭卡:它傷痕累累,卻給世界帶去光明

眼角膜捐贈大國斯里蘭卡:它傷痕累累,卻給世界帶去光明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6W 次

4月21日,斯里蘭卡發生連環爆炸案,321人死亡,500多人受傷。

23日,斯里蘭卡政府宣佈當天爲全國哀悼日,紀念在爆炸襲擊中的遇難者。

這個低調的印度洋島國,如今傷痕累累,突然間被推到世界面前。

斯里蘭卡是一個位於印度洋上的熱帶島國。因地形酷似水滴,看上去像印度南端的一滴淚,被稱爲“印度洋上的淚珠”。

2009年,在結束了長達30年的內戰後,多災多難的斯里蘭卡人民重建家園。然而這份平靜只維持了10年,如今連續的恐怖襲擊使斯里蘭卡千瘡百孔。

眼角膜捐贈大國斯里蘭卡:它傷痕累累,卻給世界帶去光明

“印度洋上的淚珠”在落淚。

然而,這暴行肆虐的國度,卻有着一羣淳樸善良的人民。

50多年來,斯里蘭卡人民始終堅守着“人死眼猶生”(give life to a dead eye)的信仰,堅持做一件善舉——角膜捐贈。

人死眼猶生

雖然人口只有2100萬,斯里蘭卡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贈國之一。

從上世紀60年代起,斯里蘭卡眼捐獻協會累計向世界50多個國家捐出了4.7萬枚眼角膜。

數據顯示,每五個斯里蘭卡人中,就有一個承諾捐出角膜。

該國多位總統和重要國家政府官員都是角膜捐贈者。

斯里蘭卡眼捐獻協會的工作人員舉着三枚準備送出國外的眼角膜

這一切,都源於一個叫哈德森•席爾瓦(F. G. Hudson Silva)的醫生。

上世紀50年代以前,斯里蘭卡自身也飽受角膜匱乏的困擾,角膜的唯一來源是死囚。

At that time there was a "steady but meagre supply of corneas from prisoners hanged at the gallows", but with the aboli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n 1956 even this small supply dried up.
當時,被判處絞刑的死囚爲角膜移植提供了穩定但稀少的來源,但隨着1956年政府廢除死刑,這僅有的一點來源也枯竭了。

meagre /'miːgə/ :貧乏的
cornea /'kɔːnɪə/ :角膜

1958年,當時身爲醫學博士的哈德森•席爾瓦親眼目睹了病人因角膜匱乏而失明的遭遇。

懷着沉痛的心情,席爾瓦寫下了一篇文章《人死眼猶生》(Life to Dead Eye),呼籲人們捐獻角膜,並表態將和母親妻子一起在死後捐出眼角膜。

從此,一場鼓勵角膜捐獻的運動在斯里蘭卡掀起。

哈德森•席爾瓦博士

The campaign began with an article published in the Sinhala daily Lankadipa (19 January 1958) in which they volunteered to donate their own eyes. Their campaign and its slogan, "life to a dead eye", inspired the public and thousands of volunteers came forward pledging to donate their eyes.
這項運動開始於席爾瓦1958年1月19日發表在僧伽羅語日報《Lankadipa》上的一篇文章,他們(席爾瓦、他的母親和妻子)在文中表態,稱將自願捐出角膜。這場運動及其標語“人死眼猶生”,極大地啓迪了大衆,成百上千的志願者響應承諾捐出眼角膜。

一枚處理好的眼角膜

1960年,席爾瓦的母親去世,她兌現承諾,將自己的角膜捐出。

In 1960 his mother died and it's said that Silva won the nation's heart by grafting her corneas on to the eyes of a poor farmer, and restoring his sight.
1960年,他的母親去世,據說席爾瓦將母親的眼角膜移植給了一位貧窮的農民,那位農民重獲光明,而席爾瓦也贏得了斯里蘭卡人民的心。

斯里蘭卡一位等待眼角膜捐獻的病人在做檢查

席爾瓦鼓勵人們,捐獻角膜是一種“善行”(a meritorious deed),可以換來“福報”。

斯里蘭卡盛行小乘佛教,75%的人口都是佛教徒,因此這種積德行善的舉動很容易獲得響應。

Buddhism has also played a part in encouraging donations and teaching people to see them as an act of giving, that will help them to be reincarnated into a better life.
佛教也從中起到一定作用,它鼓勵人們捐獻,教導信徒們將其視爲一種奉獻,爲來生轉世積福。

斯里蘭卡眼捐獻協會

1961年,席爾瓦在妻子的幫助下,在科倫坡先後成立了斯里蘭卡國際眼庫(Sri Lanka International Eye Bank)、人體組織庫(Human Tissue Bank)和斯里蘭卡眼捐獻協會(Sri Lanka Eye Donation Society),這些組織成爲了50多年來斯里蘭卡最重要的角膜捐獻途徑,也是斯里蘭卡與外界接觸最廣泛的機構之一。

As Silva's fame and credibility spread, many more countries sought eyes from his institution. Eyes from Sri Lanka have reached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giving vision to thousands of people.
隨着席爾瓦聲名遠揚,越來越多的國家從他的機構獲得角膜,從斯里蘭卡輸出的角膜遍佈世界各個角落,爲成千上萬的人帶來光明。

數據顯示,斯里蘭卡捐出的眼角膜,最大的接收國是穆斯林國家。

In Muslim countries it is generally forbidden to damage the human body, before or after death, so Pakistan and Egypt have been major recipients of Sri Lankan corneas.
由於穆斯林國家普遍禁止對人體的損壞,無論生前還是死後都不可以,所以巴基斯坦和埃及成爲了斯里蘭卡眼角膜的主要接收國家。

1999年,席爾瓦博士去世,但他的事業沒有停下。

越來越多的斯里蘭卡人表示願意無償捐獻角膜,每個月從幾枚,到幾十枚,再發展到幾百枚。斯里蘭卡的角膜捐獻已發展爲“全民善行”。

2014年的數據顯示,約110萬的斯里蘭卡國民已經簽署了無償捐贈志願書。

中國也是受益國之一

在接受角膜捐贈的國家中,中國也是受益頗多的國家之一。

早在2007年2月,時任斯里蘭卡總統的拉賈帕克薩甫就向中國人民贈送了一份珍貴的“國禮”——2枚眼角膜。

此後十多年,來自斯里蘭卡的角膜遍佈中國各地,爲眼疾患者帶來光明。

2014年9月,斯里蘭卡政府再次將10枚角膜作爲“國禮”贈送給中國。

同年11月,這些角膜被送到廈門大學附屬廈門眼科中心。隨後,所有角膜被成功移植給12名眼疾患者。

斯里蘭卡眼捐獻協會2014年的數據顯示:

In 2014, the Society exported 2,551 corneas, including 1,000 to China, 850 to Pakistan, 250 to Thailand, and 50 to Japan.
2014年,該協會向世界捐出2551枚眼角膜,其中1000枚運往中國,850枚運往巴基斯坦,250枚給泰國、50枚給日本。

2015年,兩名斯里蘭卡醫生攜帶10枚眼角膜,乘機抵達中國成都,向中國眼疾患者捐獻角膜。

2016年,山東與斯里蘭卡眼角膜捐贈合作機制啓動。自2017年開始,斯里蘭卡每年贈予山東眼角膜500至600枚。

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報以歌。
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nd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

斯里蘭卡是一個飽經苦難的國家,30年的內戰讓人們目睹了數不清的暴行、死亡和災難,近日的連環爆炸案又爲這個傷痕累累的國家再添傷疤。

但斯里蘭卡人民樂善好施的純良本性並沒有改變,仍無私地爲世界各國眼疾患者送去希望和光明。

願斯里蘭卡能早日拭去淚珠,重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