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商務英語 > 實用英語 > 《My school》教學反思

《My school》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6.83K 次

教學反思是教師提高個人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那麼小學三年級的英語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滬教版三年級上冊《My school》教學反思,供你參考!

《My school》教學反思
  《My school》教學反思一:

本節課的知識目標是能聽懂、會說:This is our school. This is

the „。 It’s on the „ floor. Is this / that the „? Yes, it is. / No, this / that is the „。 並能在實際情境中運用。能夠用本單元所學詞彙及句型簡單介紹學校的各個教學活動場所及其中部分教學設施,能夠運用所學內容簡單介紹學生的學校生活。要求做到語音清楚、語調自然。能力目標是積極與他人合作,學校運用所學英語進行表達和交流。情感目標是通過多種形快樂,培養他們對的熱愛,尊敬老師。

課堂上我習慣把問題拋出來讓學生集體回答,看到學生討論時場面比較熱烈,你滿有興致的找學生單獨起來回答。當你把某個學生叫起來回答問題時,他們有些說的答非所問,有些則根本啞口無言。學生的自信心被打擊,老師也感到鬱悶。爲了改變課堂上只是少數積極分子參與會話,大多數學生只是旁聽者的場面,在教Unit 1第六課時時,給學生創設運用語言的機會,在小組裏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現自己的機會,大大改善了以往在課堂上當場讓學生回答問題時,一些同學表現出來的尷尬和窘迫。還有爲了讓小組合作真正發揮作用,課前,我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意識的將學生重新進行分配,力爭使學習小組成爲每個學生的堅強後盾。各個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潛能。學的慢的同學在小組內先聽,在語言輸入達到了一定的高度後,他們嘗試着在小組內運用自己掌握的語言,大大的消除了後進生的自卑感。在得到了其他同學的肯定後,他們有了成就感,就更加自信的運用課堂所學知識,在小組內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本節課的不足是:在練習

Is this / that the „?句型時,應該試着

讓學生來回答。給學生自由表演對話的時間和創編對話的時間少,在操練句型時,過於急躁,應該更多的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My school》教學反思二:

這節課主要學習的句型有兩個“Is that …?” “Yes, it is./ No, it isn’t.” “Do you have a …?” “Yes, we do./ No, we don’t.”在呈現課文文本之前,我以“Journalist(記者)”的身份和學生提前進行句型呈現和操練。所以,一開始就讓學生猜我的職業。Journalist 這個生詞,對小學生來說有點高深,怎麼呈現,怎麼用英語給學生講清楚,在三年級做實驗時並沒有想清楚,不過上完課,卻有了清楚的想法。四年級課堂上,我對學生說“Let me show you my job.(向學生展示自己的工作內容)”我對着班裏的學生“take photos”, 手拿班班通遙控器當“microphone”,對着學生提出一些問題 “ Is that your library?”、“Do you have a music room?”、“Where is it?”學生的答案也從“攝影師”改成了“記者”,終於引導成功了。

給三年級上課,還發現教學設計的一個問題,那就是,一開始我說自己是“journalist”,可在接下來的環節中,自己並沒有進入“記者”這個角色中。於是,四年級上課,時刻謹記自己的“身份”,每次提問問題,都用“話筒”,請學生回答問題,也會把“話筒”伸向學生跟前。這樣,學生似乎對回答問題更加感興趣了,課堂也比以前活躍多了。請學生扮演“記者”,也不忘讓他們手持“話筒”。

這節課是對話課,對話課要多讀多演,怎麼讀不枯燥,我的答案是模仿錄音讀。在呈現課文文本和錄音時,專門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孩子一句句模仿,同時以手勢提醒他們升降調。集體模仿完之後,是個別模仿,請個別學生模仿一句句的錄音,其他同學來挑戰PK,這個環節,學生參與興致很高,而且效果不錯。就是通過這樣一遍遍地讀,課本的關鍵句型不知不覺就記住了。我獎勵學生“Clap for yourself.”

課上,總是突發奇想,很想說點什麼,不過有時候英語跟不上,到嘴邊的話不知道怎麼說更合適。我也提醒自己,是時候多看點英語動畫而不是美劇了。

  《My school》教學反思三:

本節課根據我的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已有基礎和學習興趣,我再構了主體學習文本。在文本學習的過程中,逐步達成教學目標

1. 複習導入,激活舊知,引出課題:複習第一課時Places in our school.的單詞classroom, school, hall, toilet等和句型What’s this/that? It’s…Is this…?激活舊知。通過問題What can we do in our school?引出本課時話題Activities in our school.

2. 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初步理解:通過邊看視頻邊聽文本的方式整體呈現文本,學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對文本大意有一個初步的理解。

3. 分段學習,新知推進,語用訓練: 將主體學習文本的前三段分段學習,以學校地圖爲主線,通過視頻、猜一猜、圖片等方式引出,視聽、聽、說、問答等方式交替進行,通過小語境感知、活動體驗等方式對文本中的關鍵詞句進行學用訓練,並通過新舊知的整合進行小語段的語用訓練。

4. 自主表達,學法遞進,提煉信息: 通過前面三段的學習體驗,學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之後,放手讓學生根據興趣自主表達,藉助提示獲取信息,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有以下幾點還可以再進一步學習討論提升的

1. 活動設計,緊扣情境:語言的學習離不開語境的創設,本節課我通過圖片、視頻等爲學生創設了豐富的語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語言、學習語言、使用語言,其中也通過一些小活動的設計和場景的體驗加深學生對語境和語言的理解和體驗,如 在playground中,讓學生結合舊知回顧自己喜歡的一些活動等,但是也有老師指出我設計的Mr Robot的形象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不夠,與學生實際有些脫節。

2. 小組合作,語用輸出:由於教學內容較多,時間把我不是很到位,在最後的語用輸出環節,我原本打算選擇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讓學生完成對今天再構文本的朗讀,然後再以寫話的形式,個人完成對學校的一個初步介紹,但是小組合作環節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有缺失,缺少了一定的層次性,導致部分學生在輸出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3. 板書設計,體現語義功能:板書的設計是幫助學生是否能夠順利完成最後的語用輸出的關鍵之一,它的呈現是對本課語義功能提煉,是學生語用輸出的支撐。由於是家常課,我對板書的重視不夠,因此在本課時中,我沒有及時的呈現和利用好板書,課後經過組內老師的指點和思考,我講本節課板書設計爲:Where How What (Do) How(feeling) 即在學校什麼場所,這個場所怎麼樣,我們可以在那裏做什麼,感受是什麼。經過這樣的設計,最終可以更好的達到文本內容、文本語言、文本情感的同步推進。

看完這篇文章的人還看了:

1.教師教學反思

2.教育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3.教育教學反思心得

4.古代散文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