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學習 > 英語學習方法 > 小學生英語活動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英語活動的教學方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7W 次

在小學的英語教學活動過程中,有什麼好的方法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英語活動的教學方法以供大家學習。

小學生英語活動的教學方法

  一、提出教學活動

爲了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近幾十年來,一代代的英語教學工作者嘗試運用多種英語教學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從近年來小學生英語課程標準和教材的特點看,其以交際爲主線的內容組織和方法提示,則更傾向於採用活動教學法。而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教學理論研究界關於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實施活動教學的種種研究及其成果,則爲我們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活動教學的嘗試打下了理論和實踐的基礎。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本人才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行了活動教學的嘗試。

  二、教學法的必要性

1.語言學習的特點

美國語言學家克拉申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提出了“語言習得”理論。該理論認爲人們掌握某一種語言所通過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習得,另外一種是學習。在這種理論的基礎上,語言教師應該明確以下兩點:(1)語言教學應該以學習者爲中心,教學應該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者的實際接受水平爲基礎。(2)語言通過“習得”獲得在一定程度上要優於通過“學得”獲得,恰當的學習環境是語言習得的必要和重要條件。

2.小學生習得語言的生理、心理特點

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即適合學習者的生理及心理特點,符合學生髮展需要。課堂活動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每個孩子的智力優勢,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充分參與,不斷進步。由於孩子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可能還未意識到語言是一個系統。因此,我們的語言教學必須以學生爲中心,應該符合小學生生理及心理特點。教育必須從學習者現有的水平開始,從孩子本身已具備的各種能力入手。

3.新課標下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

依據《義務教育小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小學生外語教學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設定各級目標要求。教師應該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法。教師應依據課程的總體目標並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

  三、實踐體會

活動教學的方式有多種多樣。在授課過程中,筆者根據所教授的內容、教授學生的年齡和現有水平採取不同的活動方法。但根據交際活動教學的理論原則及課堂教學的一般程序,可分爲呈現活動、練習活動、實踐活動。不少活動可以交叉進行,每類活動的方式又是多種多樣的。

1.呈現活動

呈現活動對一節課的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要求教師在一種能使意思明瞭的情景中清楚而自然地說出新的語言,同一語言項目的呈現方式也要隨時間、場合、情景及授課對象的不同而變化。

(1)直觀呈現。如在呈現“half”一詞時,就用小刀把一個蘋果切成兩半或將一張紙撕成兩半來教這一單詞。這種直觀呈現的方法,一方面使學生能在一定的語境中學習新語言,有助於準確的理解和運用語言;另一方面,教師的講解也能變得生動活潑,給學生以深刻印象。

(2)肢體語言呈現。在呈現“laugh、cry、jump、asleep、happy、angry、puton、takeoff”詞與詞組時,教師只需利用眼神、面部表情或動作等就能使學生一看便知、一聽就懂、一練就會,並能激發學生的模仿、參與意識,同時還能活躍氣氛,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

(3)情景呈現。如在講Let'seat的呈現步驟時,教師拿着事先準備好的小餐盤,走到一位學生跟前說:“Todaywewillhaveabigdinner,wehavehotdogs,hamburgers,,havesomehamburgers.”學生會馬上不假思索地說:“Thankyouverymuch.”教師指向後面同學,示意往後傳遞,於是這個同學又拿着這些食物轉向下一位說“Havesomehotdogs.”這樣創設情景再伴以有效的連鎖操練,學生理解所呈現的語言知識就容易多了。

(4)講故事呈現。利用講故事引出新知識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好辦法。英語教材裏有一些人物、說事情、談經歷的對話或短文,如WhataGoodKindGirl,TheTigerandtheMonkey等。教師在呈現時就可以緊扣教材內容用極簡單的英語編成短小精悍、易懂且生動有趣的故事,再配以簡筆畫,邊畫邊講。這樣做不但可以結合實際,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還能把訓練學生聽力和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爲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2.練習活動

(1)控制性練習。控制性練習是指學生所說出的句子或產生的話語,無論是從語言結構,還是從其所表達的意義,都完全受到教師的控制。這種練習比較機械,學生甚至無須多加理解就可以說出或寫出一個合乎語法的句子。這一層次練習的典型形式有模仿、重複、替換、簡單問答等。凡是向學生第一次呈現某一語言項目之後,尤其是新的語言結構,緊接着就應向學生提供這個層次的練習。

(2)半控制性練習。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在於使學生能夠用所學語言進行自由交流、表達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由控制性練習進而發展到交際活動,跨度較大。因此,在這兩者之間應有一種承上啓下、具有過渡性質的練習形式——半控制性練習階段,學生所作的反應除在內容上受到限制外,在語言結構方面,學生有一定的餘地,也就是說,學生所產生的話語,只要表達的內容與教師提供的信息保持一致,意義完整,語法結構正確,就可以了。半控制性練習的典型形式有改變句子的練習(縮短、擴展)、根據課堂情景或閱讀短文進行問與答、複述課文等。

3.實踐活動

學生達到運用語言的能力是指學生能夠運用課本上所學的語言結構,在一定的語境中較爲貼切、妥當地表達某一語言功能的能力。教師只有通過向學生提供大量的運用語言的實踐機會才能使學生獲得上述能力。雖然這種機會有限,但教師應儘量設置一些模擬的、相對真實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這種語言情景中進行實踐活動。信息差距活動多種多樣,組織方法可靈活多變,可視學生的語言能力而設計,可以單獨練習某一語言項目,也可以交叉結合進行。當然,實踐活動適合有一定英語基礎的、具有較強判斷能力的歲數稍大的小學生。

練習活動和實踐活動之間呈現由低到高逐漸遞進的層次。它們的目的、着重點以及教師在不同的練習階段充當的角色也有差別。第一,練習活動的目的在於幫助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語言結構和詞彙,着重點在於訓練學生的語言知識和技能;而實踐活動的重點在於訓練學生運用語言結構和所學詞彙,旨在培養學生達到爲交際而初步運用英語的能力,是一種着重表達意義的練習。第二,在練習活動階段,教師應注意學生所用語言的準確性;而在實踐活動階段,注意力往往集中於學會表達思想的流暢性和完整性這兩個方面。第三,在不同的練習階段,教師扮演的角色不同。在練習活動中,教師起着一個示範者、組織者、指揮者的作用;而在實踐活動中,教師則扮演學生的幫手、諮詢者、鼓勵者、記錄員的角色。第四,在這兩個過程中,學生參與活動、產生的話語及佔用的課堂時間則由少到多。

用交際活動組織教學並非輕而易舉,需要做出努力。“活動”兩字在外語教學中含義很深。小學生外語課堂教學必須緊密結合交際,利用各種科學手段,自始至終在語言活動的氛圍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在新課標下實行交際活動教學,是實施新大綱、使用新教材的一個基本點,是轉變教學觀念、培養交際能力、實現“應試教育”向全面素質教育轉變的關鍵。所以如何實施小學英語課堂交際活動教學是值得我們認真討論、深入研究的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