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範文

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3W 次

英美文學是目前對世界文學影響最爲巨大的文學之一,對於世界文學潮流的引領、創新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下文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範文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範文
  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範文篇1

淺論微課輔助英美文學教學的優勢和作用

一、引言

英美文學課是我國高等院校給英語專業學生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是英語專業學生素質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對提升大學生人文素養起到關鍵性作用。英美文學是集英美國家的歷史、宗教、藝術和文化等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爲一體的一門課程,能讓學生在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知曉英美國家的基本概況。英美文學教學的主要內容有文學史與文學作品欣賞,教師通過對英美文學史的介紹,讓學生了解文學發展史上各個時期的文學流派、文學思潮、主要作家及代表作和創作特點,通過解讀和欣賞文學作品,教師能培養學生閱讀和理解文學原著的能力。

然而,隨着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英美文學教學模式面臨巨大挑戰。隨着社會對複合型人才的需求,高校越來越重視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教育,由於英美文學知識在工作和生活中用得較少。學生對這門課程興趣不大,再加之課時又少,在某種程度上,教師在課堂上只能大概講述英美文學的相關知識,學生課後如果不主動翻閱相關資料的話,就會覺得這門課程比較難且不易理解。微課因其短小精悍、佔用資源容量小、方便學生靈活學習等特點恰好可以彌補英美文學教學這一不足之處,採用微課教學是傳統英美文學教學模式的有效補充,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情況隨時隨地學習,真正因材施教。

二、微課的特點

隨着信息技術不斷髮展,各種各樣的信息產品推陳出新。層出不窮的現代教育技術逐漸改變人們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給英美文學教學改革帶來無限可能。比如,繼“微博、微信、微電影之後,微時代大家族又出現了一位新成員――微課”。作爲一種新興教學模式,微課以其短小精悍、使用方便、學習方式靈活和傳播速度快等優點日益深入到高校教學活動中。爲了推動這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在高校教學中的普遍運用,各大高校也在鼓勵教師們積極開展微課設計、開發及應用研究。倘若能將微課應用於教學實踐中,必將有助於激發學習主體的學習興趣,有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更有利於教師因材施教。

微課以教學視頻爲主要載體,它的設計與製作都是圍繞某個知識點展開,教學重點突出,目標明確,是教師和學生集中解決某一知識點的教學行爲。因此,微課常常是針對某一知識點或習題等設計製作的,以短小精悍的視頻爲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爲目的。與傳統課堂視頻不同的是,微課時間短、選題小、設計緊湊,更主要的是“面向學習者”而製作設計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可見,微課教學時間短這一特點完全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教學內容少而精這一特點有利於突出主體和教學重點、難點;微課資源容量小這一特點可以保證幾乎所有學生通過手機流暢地觀看。因此,微課有別於傳統課堂教學視頻,而是在其基礎上繼承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資源。

三、運用微課輔助英美文學教學的優勢

利用微課輔助英美文學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增強教學效果,爲英美文學教學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提供新的思路。調查結果顯示,通過微課輔助英美文學教學,80%的學生對這門課產生了較濃的興趣。可見微課能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無法逾越的困難,具有諸多優勢。

1.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隨意性。

與傳統課堂教學不同,微課教學視頻學習時間和地點由學習者根據自身情況隨意選擇。教師只要將製作好的微課教學視頻上傳到網上,學生可以隨時下載觀看學習。

2.教學方法的多樣性。

雖說微課短小精悍,但教師可以藉助ppt、電影片段、圖片等通過演示法讓學生對知識點獲得感性認識;也可以通過講授法,讓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獲得大量概念性知識。

3.反饋的及時性。

在微課教學視頻的錄製過程中,教師能及時獲取他人對自己教學活動的評價,並能最大限度地優化自己的教學行爲。與平時學校組織的聽課評課活動相比,微課錄製可以讓教師們在探索教學方法的過程中累積教學經驗。

4.知識的準確性。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常常因自身業務能力不足或教學行爲失誤導致不能給學生準確傳遞知識,甚至可能給學生傳遞錯誤的知識,微課卻可以大大降低這種可能性,因爲微課視頻錄製可以讓老師反覆確認知識的準確性之後纔會上傳到網上,呈現在學生面前。微課輔助英美文學教學,是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一種必然結果,能爲英美文學課帶來巨大變化,它具有的優勢也是傳統教學模式望塵莫及的。利用微課教學軟件具有的諸多優勢可以有效輔助英美文學教學。

四、微課輔助英美文學教學的作用

1.微課教學視頻是英美文學課的有效補充。

英美文學史源遠流長,內容龐雜,不同文學時期的作家也是流派衆多、風格紛繁多樣,作品自然繁多,再加上不同的文化思潮及語言特點等都是文學課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如此重,但課時少,教師常感覺課堂時間不夠用,一直在趕進度,導致教學效果很不理想,最主要的是學生逐漸失去對這門課的興趣。微課輔助英美文學教學後可以有效補充課堂教學時間的不足,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微課教學視頻供學生課後觀看學習,解決文學課時少、任務重的問題。微課教學視頻不僅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和感染性,使學生愉快地學習英美文學知識,而且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自主性,消除他們對英美文學的畏懼心理。

2.微課教學視頻有助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

微課教學視頻把聲音和影像合二爲一,使語言信息與具體情景相結合,實現多維傳遞信息。再加上微課是一個多元化的資源包,學生可以根據所需觀看不同素材的視頻,又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隨時觀看。因此,微課以其短小精悍、主體明確、學習方式靈活等特點,恰好可以激發學習主體的學習興趣,讓英美文學學習成爲一種精神享受,進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微課教學視頻具有直觀、方便、快捷、實用等特點,能全方位刺激學生的視聽感觀,用豐富生動的畫面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想象力,使學生更清楚地看到一個跨越國界和時代的文學世界,充分調動他們學習英美文學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3.微課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作爲在線教學視頻,微課已被廣泛應用於在線學習之中。再加上現代網絡的發展和計算機及智能手機的普及使自主學習成爲可能,教師把提前設計、製作好的微課上傳到網上,學生便可以根據自身實際需要隨時隨地觀看學習。微課學習方式自由靈活,自主學習空間也大,學生可以自己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地點,學習不再侷限於課堂。可以說,微課給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的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充足的視頻資源。微課教學視頻網站爲學生提供了一個相互交流?p自主學習的平臺,提高了學生對文學學習的興趣並培養了他們合作?p探索?p研究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

4.微課有助於教師專業發展。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微課的出現豐富了教師教學工具的同時培養了教師的綜合素質。因微課精簡的教學內容、清晰的教學主題和明確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製作微課視頻前對相關知識瞭解透徹,對教學設計考慮周到,這一系列工作有助於教師學科專業技能的提升和教學方法的改善。微課的出現促進了教師教育理念的轉變,作爲混合式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課在某種程度上是教育改革的催化劑。因此,微課拓寬了教學手段的同時,塑造了新的教育觀,提高了教師的專業能力。

五、結語

微課的學習很靈活,除了在課堂上觀看教師提供的視頻外,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隨時反覆觀看。顯然,微課可以有效補充傳統英美文學教學模式,可以靈活應用於多種學習情景。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因此,英美文學教師應積極利用這一先進媒體爲英語教育服務,將微課與傳統教學模式結合起來,取長補短,以微課教學輔助傳統教學,有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最終實現英美文學教學目標。

  >>>下頁帶來更多的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範文

  關於英美文學的論文免費範文篇2

淺析英美文學中哥特式藝術手法滲透

一、哥特式文學的特點

“哥特”一詞最先是用來描述中世紀建築,意指那些恐怖、陰森的堡壘,並帶有貶義色彩。將“哥特”一詞運用於文學領域,由此產生具有哥特因子的故事情節及哥特式背景、哥特式人物的哥特式文學作品。其中,哥特式小說中,其主要表現爲恐怖且陰森的環境,縈繞着幽靈、黑暗的老房子,演繹耐人尋味、令人出奇的故事情節。其人物形象或神祕,或變態,或癲狂。這些於哥特式小說中都極爲常見。也正因爲此,哥特式小說於英美文學的發展史上始終未獲得良好反映及評價,甚至常被世間指責。部分評論家鞭笞哥特小說乃非主流、品味低下的文學作品。

即便如此,從英美文學的整個發展史看,哥特藝術手法始終褒有持續、廣泛的影響力及生命力,不少世界級的文學作品都大膽使用這一藝術手法並且獲得讀者的極大認可與贊同。正是小說中的哥特神祕因子使無數讀者的嘖嘖稱讚。美國大文豪威廉?福克納經典之作《獻給艾米麗的玫瑰》正是哥特文學作品的典型代表,其以哥特式背景爲鋪墊,以懸疑恐怖的情節爲主線,在人物形象的勾勒及氛圍的渲染中,完全展示了人物的內心衝突。哥特式小說不論從其風格,其特點,乃至小說結構無一不展示了超自然力量。該類小說以荒誕、神祕、離奇爲典型而爲後人所震撼、讚美及傳頌。

二、英美文學中哥特藝術手法的滲透表現

(一)哥特式的場景:在封閉的場所中烘托出神祕與詭異

“哥特”一詞源自日爾曼這一民族的一個部落。在意大利的法薩里,其用“哥特”代指中世紀時代的一種建築格調,表現爲屹立的尖頂、厚實的牆壁、窄小的窗戶、陰暗的地道甚至是地下藏屍所。故在早期的哥特式小說裏都採用了與哥特古堡緊密相扣的靜態描述氛圍,選取幽深的地牢、城堡及修道院這些封閉場所以便營造神祕、詭異的場景。這一藝術手法也得到後人的沿襲,其皆爲了使得故事情節讓人難以揣測。

其中,經典名著之一的《呼嘯山莊》便是借用了哥特式的藝術手法。作者爲烘托變化莫測的詭異氣息,併爲後文情節深入展開做鋪墊,將呼嘯山莊描述爲窄小的窗戶深嵌入牆壁中、大門周邊上的刻跡古里古怪、山莊外是一片望不到邊的陰暗的荒原、山莊內又是陰森昏暗的場況。而《厄舍屋的倒塌》這一名著也是將故事背景設置在古老、幽深的厄舍屋,在文中作者多次提到以下場景:空蕩蕩的房屋、淒涼慘白的牆壁、空洞無神的眼睛似的窗戶、陰森恐怖的外牆、幽暗的走廊、漆黑的地板等等。

哥特式的藝術場景已然成爲英美文學作品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甚至到今日哥特式的藝術手法仍十分明顯。如風靡全球的《哈利?波特》,其故事場所也是設置在古老而又巨大的城堡中,整座城堡到處都是神祕莫測的氣息,到處都似乎暗藏玄機,如陰暗曲折的樓梯、走廊及常有鬼魂出沒的地下室。

(二)哥特式的人物:在刻畫“惡棍”的人物形象中探明人性之善惡

曾有評論指出:哥特小說是有關夢魘的文學。而潛意識正是夢的基本組員,其表現的是恐懼、衝動與慌亂。[2]故其大量題材皆來自於神話、傳說或者是作者本身內在的潛意識等,而其基本意象也大多是懸崖峭壁、幽深的城堡,或魔鬼,或癲狂的僧侶等等。其意在揭露人類心靈所隱藏的邪惡面。也正因爲此,該類小說中的主人公多半乃惡棍英雄,其身世神祕,其靈魂扭曲,其相伴於黑暗、死亡,內心也極度的怪異及矛盾。然而,這類哥特式人物頗受爭議的原因也正在於其一面是衝動、殘酷及恐怖,另一面又是非常的脆弱、感性,真是又邪惡又迷人。作者將人物形象的兩面性尤其是人性隱藏的黑暗面刻畫得淋漓盡致,不得不激發讀者的恐懼感及共鳴感。戲劇效果顯著,令人掩

卷深思。縱觀英美文學作品中的哥特式惡棍英雄,數量着實不少。經典名著《簡?愛》中的男主角羅切斯特正是一典型鮮明的哥特人物。其身材中等,臉龐黝黑,面態嚴厲,雙眉緊鎖。曾對簡?愛袒露心跡,言明他並未有戰勝環境、命運的勇氣。簡?愛也目睹羅切斯特這些性格上的弱點,觀察到男主人公雙眼下的痛苦、狂怒與羞愧,焦躁憎惡又討厭的情緒。人物形象鮮明、典型。而對於這些惡棍人物,讀者對之也是既憤慨又憐之。

一方面是憎惡,另一方面也爲之吸引。這是因爲,小說中的惡棍人物具有的進攻性、毀滅欲及壓迫性也正是讀者內心潛意識中的因子,是讀者人格分裂的另一種表徵。讀者一方面閱讀作品是感受作者的內心,一方面也是尋求自己內心這種被壓抑的慾望的滿足,也正是這種滿足感進一步擴深了讀者的生活感悟。哥特式的人物也是讀者感知外界及洞悉人性的一扇特殊窗戶。世間的荒誕、人性的複雜多樣,也具有不可小覷的審美韻味及特殊的淨化功效,在引人入勝之時也喚起了讀者深深的感嘆與警醒。概莫不因此,哥特式文學作品至今影響力皆廣爲深遠。

(三)哥特式的主題:在恐怖陰森的環境中展示崇高的道德

哥特式小說最震撼讀者的關鍵特點在於其營造了恐怖而又陰森的環境。這種恐怖籠罩了整個故事發展情節,瀰漫了作品整個發展線索,是文學作品中的主基調。伯克於《論崇高和美麗》中曾提到,痛苦不堪的思想往往可能產生崇高的道德,不管是模糊的觀念還是自覺的感知,都只是處於暫時的停頓階段。從某一層面上講,正是因爲摒棄、厭惡、排斥並恐懼這種野蠻與殘暴,並期盼、追求天堂的幸福、純潔,纔有了哥特式藝術手法誕生的心理基礎。

哥特文學正猶如一略有些邪惡、又不斷追求生命之美的矛盾、內心衝突的精靈,其渴望生命中的誘惑,刺激讀者產生否定的愉悅感,也感染了讀者,使其意識到一種超脫現實倫理學這一層面的道德情懷。如文藝復興時期的戲劇大家莎士比亞的多部作品就都瀰漫一幽深的氛圍,在其經典之作《羅密歐與朱麗葉》中便演繹了一場籠罩着家庭復仇的悽美愛情;《哈姆雷特》中復仇、暴力、慾望與命運融爲一體;而《李爾王》正是表達了在荒野中的呼喚。

這些場景概不莫令人倍感恐懼。作者着力刻畫這種恐怖陰森的環境,也意在表達人類誓死與困境、黑暗搏鬥的永恆決心,既弘揚了真善美的主旋律,也深刻地揭示人類內在的正義感這一崇高的道德心,因而這樣的作品代代相傳,哥特的藝術手法關注人心,關注人的異化,憧憬未來,也期盼認知世界及由此誕生的內心恐懼等等這些特點,使得哥特式的藝術手法也褒有永久的生命力。

三、哥特藝術手法對英美文學的影響

漫視英美文學發展進程,哥特式的藝術手法對其發揮了深遠的影響。而哥特這一藝術手法的源泉來自於英國文藝復興時的戲劇。[3]而該時期誕生的戲劇,其故事情節也大多選取自《聖經》,其間多是對__的教義開展進行廣泛的宣傳及普及。步入歐洲的文藝復興階段時,英美文學作品卻面臨人文主義思想層面上的嚴重桎梏。有鑑於此,富有古典、積極作用的戲劇也開始漸漸呈現出一股朝着世俗化發展的傾向、趨勢。受哥特因子逐漸深入的影響,歐洲國家的主要表現在於其具有古希臘特點。進言之,英美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正是昭示了社會的各種境況。期間,也大量涌現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的、側重於世俗領域的如莎士比亞等劇作家。深化了哥特藝術手法的進一步發展,對文學、社會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哥特藝術手法促進英美文學發展的第二個高峯期是在19 世紀的20 年代後,並且該影響對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已然上升到另一全新高度。英美國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繁榮昌盛,而文學上的哥特式文學作品也如雨後春筍般大量涌現。英美文學的發展進程中,尤其是在18 世紀的90 年代,文學界掀起哥特傳統十年的浪潮。不少知名大家紛紛借鑑這一藝術手法,創作了大量的哥特式作品。作品中無不營造了一種陰森恐怖的氣息。而“現實主義”的英美文學對於哥特藝術手法的沿襲,開始於19 世紀70 年代,但卻始終未佔據較爲優越的歷史地位。然而,浪漫主義卻在此時的英美文學中發揮重要的歷史作用,也取得了顯著成績。

鑑於上述哥特藝術手法在英美文學中扮演的角色演變,探求其對英美文學最根本、最本質的影響,正在於其對某一階段社會本質的真實反映。在這一類哥特式小說當中,故事背景多鎖定在偏僻而又破敗的城堡、古堡之中,滲入荒野、廢墟等多種元素,全面地表現了在作者所生時代下的歷史背景。作者賦予作品中的主人公以豐富細膩的情感,進而呈現出小說作品對當時社會時代發展所起的深刻意義。換言之,英美文學中哥特式的作品一方面讓人毛骨悚然,一方面也正是營造的這一恐懼感讓讀者、讓後人深思,其在神祕、詭異的故事情節背後正是社會本質特徵的淋漓盡致的刻畫。縱看英美文學這一發展史,不難發現,那些擅於寫通俗作品的大家相對來說更熱衷於研究、鑽研哥特式的文學作品,並將這種藝術手法爲己所用,滲透於自身寫作中,進而誕生了後來諸多膾炙人口、令人稱讚的哥特式文學作品。[4]如狄更斯、馬克?吐溫、福斯特等,推動了英美文學中哥特式作品朝着穩健軌道發展,彰顯了該類作品在英美文學中的主流地位,促進哥特式傳統的發展領域及風格的現代化轉型,助推了英美文學的蓬勃發展。

結語

哥特式文學作品在英美文學作品中佔據重要席位,其始終致力於批判摧殘人性及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邪惡現象,期盼、追求着人世間的真善美,極力解釋社會的本質。鑑於此,哥特式的藝術手法對英美文學的發展進程助益重大,即便是在當下,哥特傳統也得以沿襲並繼續發揮巨大的生命力、影響力。

猜你喜歡:

1.英美文學論文範文

2.英美文學畢業論文優秀範文

3.有關英美文學論文範文大全

4.有關英美文學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