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英語閱讀 > 英語文化 > 幼兒英語教育的誤區及對策

幼兒英語教育的誤區及對策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1W 次

英語作爲世界通用語,已成爲國際交流、經貿往來、科技合作等各個領域廣泛使用的語言。中國加入WTO之後,外語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呈現低齡化的趨勢。各地幼兒園紛紛開設英語興趣班,英語教學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這種情況對於推進我國的英語教育,提高21世紀人才的綜合素質無疑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下面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幼兒英語教育的誤區及對策,供大家參考!

幼兒英語教育的誤區及對策

幼兒英語教育的誤區及對策

一、認識上的誤區?

(一)片面理解關鍵期假設?

兒童學習外語越早越好,這幾乎成了一種共識。有學者認爲,2-12歲是兒童習得語言最敏感、最容易的時期。在這個時期裏,任何正常的兒童都能輕而易舉地掌握好母語。過了這個時期,語言學習將變得非常艱難,因爲這時大腦側化已經完成,語言學習不再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然的行爲,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而且還不一定成功。這就是著名的關鍵期假設。該假設自從提出來之後,對語言教學特別是外語教學產生過很大的影響。但是,關鍵期假設還只是一個假設,信奉“關鍵期”的人往往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事實,即有關研究都是在實驗者的二語環境下進行的,目的是揭示二語學習者能否像本族語者那樣掌握目標語。英語在中國是一門外語,還不具備二語的特徵和條件,這與我們學習和使用英語的環境有很大的關係。而且幼兒學習外語的優勢在於語音,在語法等其他方面則不如青少年和成人。研究表明,同樣是每週幾個小時的學習,大一點的孩子所學到的東西比幼兒學到的要多得多,也快得多(Lightbown & Spada,2002)。現在大多數幼兒園開設的英語班,每週也就兩三個小時,在這麼有限的時間裏,且不說難以訓練幼兒的語音語調,就連培養幼兒學習英語的興趣恐怕也難以保證。因此,對幼兒英語學習抱過高的希望是不現實的,“越早越好”也只是大人們一廂情願的想法而已。

既然這樣,那麼幼兒園還要不要開設英語班?還要不要開展英語教學?回答是肯定的。關鍵是如何定位,幼兒園應該根據各自的條件來決定是否開設和如何開展。英語和漢語一樣,在幼兒園階段都屬於啓蒙教育,對於促進幼兒身心發展、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進而提高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都大有好處。?

(二)懂英語就能教英語?

幼兒英語教學能否順利開展關鍵是看有沒有合格的師資和合適的環境。目前,許多連基本條件都不具備的幼兒園爲了爭取生源也開始招收英語興趣班。在一些人的眼裏,幼兒英語只是學學英語字母和一些單詞以及少量日常用語。因此,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要求不高。筆者最近做的一次調查發現,很多幼兒園英語教師都是“半路出家”,只是在中學或者師範的時候學過,根本沒有受過專業訓練。有些雖然是自考英語專業的畢業生,卻從來沒有學過幼教理論,對學齡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認知規律等一無所知。以這樣的師資來開展英語教學,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幼兒英語教學是一門科學。教師不僅應具有堅實的英語專業基礎知識和英語運用能力,還必須具備英語教育學、學前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等學科的理論知識。只懂英語或者只懂幼教的人都不可能勝任這個工作。

二、實踐上的誤區?

錯誤的認識必然導致錯誤的行動,反映在教學實踐上,主要有以下一些違反幼兒英語學習規律的做法。?

(一)以單詞教學代替語言教學?

在幼兒家長和教師中,有一種普遍的看法:幼兒英語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幼兒認認字母、記憶一些英文單詞、會說一些日常用語。在教學時則遵循從字母到單詞的程序,一般都是從字母開始,由字母學單詞,以教單詞爲主;採用的所謂教材也是看圖識字之類的讀物。這種方式因襲了兒童認知漢字的傳統習慣,即藉助實物圖片之類教具幫助兒童進行形象記憶,這對於漢字識記是一種很好的辦法,因爲許多漢字依然具有象形的特徵。但是英語字母本身是抽象的,毫無意義。從字母或者從單詞開始教幼兒,難以保證讓他們對英語獲得足夠的真實親切的感性知識。英語作爲一門語言,由語音、詞彙、語法、語義等成分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學習英語就意味着學習這些東西,要把它作爲一個整體來學習、掌握和使用。然而,目前這種只教字母單詞的做法總給人一種支離破碎的感覺。況且,孤立地教幼兒識記英語字母和單詞的做法非但不能培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反而有可能會扼殺這種興趣,爲以後的學習埋下禍根。?

有些教師在教單詞時,採用所謂的“系列教學”策略,對單詞進行分類教學。各種系列如動物、身體器官、食品、稱謂、顏色、數字等等一教一大串,以爲這樣一來就可以幫助幼兒形成接近聯想或者對比聯想,由此建立英語概念體系。更有甚者,不考慮幼兒的接受能力,不加限制地擴充教學內容,將一些對於成人來說尚感到困難的發音相近的詞放到一塊教,如fox與box, fish與face, monkey與donkey, pear與bear,這樣教只會增加幼兒的記憶負擔,引起運用上的混淆。?

(二)以教學代替遊戲?

對學齡前兒童來說,玩耍和遊戲是他們積累知識、發展能力的重要方式。在玩耍中快樂成長,在遊戲中增長知識和能力。然而,由於受師資水平的限制,有些幼兒園英語興趣班的教學呈現了小學化的特點,每次課都是由教師很努力地帶領學生讀字母、念單詞、背句子,缺乏形式和內容上的創新,沒有活動,沒有遊戲,難以引起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也難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無法讓他們參與進來,用身體、用各種感覺器官去體驗英語、感受英語和使用英語。就幼兒而言,沒有了興趣,便沒有了學習;這樣的教等於沒教。

(三)以苛求代替寬容?

像成人一樣,任何一個幼兒都有自尊心。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更多地希望得到家長和教師的表揚和鼓勵,這是他們成長所需的源源不斷的動力。可是,有些教師由於受行爲主義學習理論的影響,不能容忍學生的錯誤。對於發音不準或者說話有錯的幼兒,他們往往花很多時間,很耐心、細緻地指出學生的錯誤,糾正學生的發音。他們一般都急於要求孩子很快地掌握課堂上教過的東西,要求他們記住、會說,從一開始就能準確發音。這種教學態度是認真的,但這種做法無異於揠苗助長。孩子們通常會因經常被糾正而感到沮喪,最終對學習英語產生厭煩情緒,失去學習信心。其實,就算是學習母語的孩子,哪個不會經常出錯呢?又有誰會經常專門注意這些孩子語言形式上的錯誤呢?學習母語尚且這樣,外語學習就更加如此了。語言習得研究表明,錯誤並不是如洪水猛獸般可怕的東西,而是語言學習過程的一種必然,是學習行爲發生的明證。如果不學習,就不會有錯誤了。因此,作爲外語教師,要記住的第一條原則恐怕就是“不要批評孩子”。幼兒都是高明的模仿者,教師應該用正確的話語去影響他們,給他們創造大量的、豐富的、有趣的聽說英語的活動和環境,提供足夠多的、可爲幼兒理解的語言輸入,促進他們主動地學習和交流,獲得生活中語言交際的直接經驗.

中國少兒英語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中國孩子學習英語的年齡越來越小,少兒英語教育問題也隨之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在最近的一項網絡調查中,對我國少兒英語教育現狀表示滿意的家長僅佔11%,而83%的家長認爲“在少兒階段應該引入“浸入式學科英語”等國外先進語言教學方法”,93%的家長認爲,中國的少兒英語教育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潛移默化地培養“未來領導力”。

國內提出教育改革已經多年,到底如何引入國外先進的少兒教育理念和方法?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注意到一種新的少兒英語教學方法——“浸入式學科英語”,而這種教學方法的最大亮點,正是對孩子“未來領導力”的培養。

“浸入式學科英語”和“未來領導力”的教育理念都發源自美國,強調鼓勵式、啓發式、探索式的教學方式。在國內,瑞思少兒英語第一個引入了“浸入式學科英語”教學法,不僅保持了原汁原味的美國小學課堂,同時將對孩子未來領導力的培養貫穿於教學的始終。

在瑞思課堂中,有獨特6人課桌設計。孩子是6人一桌,形成一個團隊,很多時候課堂作業是以課桌爲單位來完成,鍛鍊孩子的團隊協作能力;每個團隊都會隨機指定小組長,鍛鍊管理設計、分工以及協調等能力,也就是瑞思所定位的項目管理能力;作業完成後,小組長必須上臺用英文進行演講,鍛鍊其演講演示的能力。這樣,瑞思小學員不僅能獲得母語似的英語語言能力,更能獲得美國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除了對“未來領導力”的培養,正確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高科技教輔手段同樣值得國內借鑑。“浸入式學科英語”教學法在國外經歷了40多年實踐,老師把語言教學融入到數學、自然科學等學科教育當中,孩子們在學習學科知識,以及思維、交流、演示的過程中,全部使用英語,這種“浸入式”的環境促進了少兒英語能力的習得,提升了語言教學質量。

同時,國內少兒英語教育還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引入更多的高科技輔助教學手段。在美國、東南亞、日本、歐洲的幼兒園裏,“浸入式學科英語”廣泛使用媒體互動學科課件,課堂上的教學互動完全通過多媒體來實現。這樣直觀鮮活的互動表現形式,大大提高了少兒的學習熱情和探索慾望。

中國少兒英語教育需要全社會一起行動起來,家長們在爲孩子挑選英語學校的時候,也應當更多考察教學模式、教輔手段等重要環節,不斷對學校和教育行業提出更高的標準,共同推動中國少兒英語教育與國際接軌。